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 介绍并比较RAIS系统与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的功能、特点。方法 介绍了RAIS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的功能、特点及改进。结果 与单机版的RAIS相比较,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在功能、管理流程和界面上都有显著差别和改进。结论 网络化放射源监管系统实现了对放射源全程、动态的监管,实现了各级监管部门的信息实时联网和动态传递,提高了核技术利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02.
紫外线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DNA光损伤、过氧化作用和免疫抑制效应诱发皮肤癌;也可通过合成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  相似文献   
103.
番荔枝内酯(ACG)是一类从多种番荔枝科植物中提取的长碳链脂肪酸内酯,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番荔枝内酯来源丰富,具有广阔开发应用前景.动物实验发现,番荔枝内酯毒性较大.目前通过化学修饰或结构改造,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生物利用度并降低毒性,是番荔枝内酯药物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4.
核医学三维成像设备SPECT和PET以它们独特的分了踪迹的、代谢的、功能的显象能力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多信道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实现方式,以实现对具有多点同时刺激、刺激点可移动等优点的磁刺激技术的模拟仿真.方法 分析圆形线圈感应电场分布规律,设计并建立了一种2×5×5的交叉型线圈阵列模型;针对优化问题设计了结合模式搜索的混合遗传算法,对交叉型线圈阵列的电流组态进行了优化.结果 给出了两点刺激和三点刺激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全局和局部搜索特性,在优化算法的优化下,交叉型线圈阵列可以有效逼近指定的感应电场分布.结论 本文设计的线圈阵列结构和优化算法实现了经颅磁刺激中的多点刺激和刺激点移动问题,对于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室内氡的水平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北京市室内氡水平的分布,提出控制室内氡浓度若干途径。方法 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室内环境质量评价中心测量的室内氡浓度数据与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辐射防护核安全医学所、北京东城区卫生防疫站环卫科等单位在北京的测量数据相互印证,分析了北京市室内氡浓度的大致范围。结果 上述三家单位的氡浓度测量数据一致性比较好。结论 我国制定的"室内氡浓度行动水平"与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基本相同。在国家综合实力许可的情况下,应降低干预室内氡的行动水平,把氡致肺癌危险度降到最优化水平。加强通风、降低氡的析出率和建材控制等是室内氡的水平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医用伽玛刀对放射环境的影响和放射源的安全。方法 通过对伽玛刀治疗设备和治疗室防护性能的对比测量及推算。结果 给出了工作人员及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结果,并从放射源的辐射安全、运行安全、事故及应急响应几方面对放射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作出评价。结论 头刀、体刀自身防护性能良好,治疗室防护满足设计要求,医用伽玛刀对放射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放射源运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8.
动脉介入技术是通过动脉导人栓塞介质,堵塞肿瘤部位的供血动脉,以达到控制或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减少肿瘤部位的营养供给,最终“饿死”肿瘤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动脉介入技术主要是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该方法是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肿瘤动脉或供血分支,然后经导管注人栓塞剂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多次高温热疗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疗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探索多次加温治疗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疗效的相关治疗机制,比较加温次数对恶性黑色素瘤疗效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自行开发的加热加湿生物实验平台,通过比较小鼠生存期,肿瘤重量,观察各组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CD28+的表达来评价肿瘤治疗的效果.结果 实验中各热疗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要长于对照组(P<0.05),且以热疗3次组的小鼠生存期最长.各热疗组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热疗3次组的抑瘤效果最明显.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热疗组有大量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热疗3次组瘤旁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此外同对照组比较各热疗组CD4+、CD8+、CD28+的表达均有升高(P<0.05).结论 多次热疗抑制肿瘤生长和激发机体免疫的效果要优于单次热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估热籽对荷瘤大鼠肿瘤加温治疗的杀伤效果。方法:将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空白对照组)、M组(磁场对照组)、T组(热籽对照组)、H组(加温治疗,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min)。在加温治疗后即刻和24h取H组及C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后第9天测5组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热休克蛋白70表达较C组增加,24h后表达明显减少。H1组、H2组热疗后肿瘤体积与C组、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肿瘤质量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籽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