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并发血栓的种类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96年7月至2011年5月NS并发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血栓发生年龄、部位、症状、血清学指标和短期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8例NS并发血栓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7例,女1例,发生血栓的平均年龄为10.6岁。患儿以头痛、呕吐、抽搐、腹痛、血便、肉眼血尿、咯血或胸闷等症状就诊。静脉血栓6例(75%),见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肺栓塞、肾静脉、下腔静脉、颅内静脉,其中肺栓塞3例,肾静脉血栓2例,颅内静脉血栓2例;动脉血栓2例,左胫前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栓各1例。3例颅内血栓通过头颅MR I和MRV或MRA确诊,其余部位血栓分别通过血管超声、肺灌注显像和CT检查确诊。7例患儿血清白蛋白〈20 g.L-1,8例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4 g.L-1,7例患儿血D-二聚体增高。8例患儿确诊后均予以肝素、尿激酶、华法林或双嘧达莫等抗凝及溶栓治疗,2例患儿经内科治疗无效分别行截肢和肠切除术。近期随访血栓或相关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 NS患儿肺栓塞发生情况可能并不少于肾静脉血栓。对于10岁左右男性,伴显著低白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血D-二聚体增高者可能更需警惕血栓,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19岁,半个月前剧烈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呈酱油色,为无痛性全程血尿,伴尿频,间隔2~3 h.于2010年7月6口就诊于我院泌尿科.腹部CT平扫检查:膀胱后直肠间隙囊肿(图1),大小4.2 cm×5.5 cm×5.9 cm(前后×左右×上下),考虑来源于精囊腺可能大;左肾缺如.  相似文献   
34.
恶性肿瘤具有向骨及其他组织侵犯的倾向,骨及其他组织转移瘤的诊断对于肿瘤的精确分期、确定预后及合理化治疗非常重要[1,2].骨扫描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骨转移瘤的方法,但特异性受限,敏感性也仅约62%~89%[3,4].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MR I征象。方法1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肿瘤复发前后都进行了MR I检查。对2次MR I图像中前列腺T2信号、体积变化、对周围组织侵犯、扫描范围内的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复发前对比,前列腺体积增大的有7例,体积未见明显变化的有3例。复发后新出现的周围组织侵犯包括精囊腺(3例)、膀胱(2例)、直肠(1例)、盆底肌(1例)。复发后扫描范围内(骨盆至髂血管分叉水平)原有骨转移病灶进展的有3例,新出现转移灶的有4例。新出现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的有4例,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的有2例。结论MR I检查能提供有助于诊断内分泌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多方面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36.
正常儿童脑组织成分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正常儿童脑实质的扩散特性 ,研究儿童脑组织的成熟规律。方法 对 63名正常儿童 (年龄 2d~ 9岁 )行头部扩散张量成像 ,于ADC图上测量不同部位脑组织平均扩散度 ,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婴儿期脑灰质、白质的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ADC图可见明显灰白质对比 ;(2 )婴儿期脑白质ADC值的降低快于灰质 ;(3 )各部位脑实质ADC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与年龄呈指数负相关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扩散张量成像可反映活体脑组织的成分变化 ,可用于评价儿童脑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37.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针对肝细胞肝癌(HCC)高危人群制定的影像检查规范。2011年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第1版,对HCC高危人群肝脏CT/MR检查中影像异常发现的分类进行规定,并对数据采集做出明确规范。第1版LI-RADS发布后医学影像界对此广泛开展验证研究,基于这些研究反馈,2013年、2014年ACR先后2次发布LI-RADS的修订版。2017年7月发布目前最新的修订版本——LI-RADS® v2017,其中加入新的诊断思路并规定了新的LI-RADS分类,定义和修改了多项征象识别标准,使其更为合理,实用性更强。本文对LI-RADS® v2017的CT/MR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苯丙酮尿症患者脑部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苯丙酮尿症13例患儿的脑部影像学资料,观察大脑、小脑及脑干的结构及信号改变。结果 13例均见双侧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白质T2WI高信号改变,视放射均未受累;12例双侧侧脑室体及前角旁白质受累,1例双侧基底核受累,1例广泛脑白质受累,3例伴有髓鞘化发育落后及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伴有轻度巨脑回畸形。6例侧脑室旁白质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结论 苯丙酮尿症患儿MRI主要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白质异常高信号,视放射不受累,并可伴有胼胝体及皮层发育畸形等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FEES检查,以食物渗漏、穿透、误吸和潴留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误吸患者及无误吸患者的肺炎发生情况,根据FEES检查结果 对患者进食途径给予相应的建议.结果 FEES检查显示,入组的95例患者中有45例存在食物渗漏,34例存在穿透,47例存在误吸,53例存在潴留;检查中出现误吸的患者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误吸的患者(分别为5.5%和O%,P<0.001,OR=1.343,95%CI为1.136~1.588).根据FEES检查结果 ,建议34例患者可正常经口进食,27例患者需要接受代偿性治疗措施,34例患者需要鼻饲饮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鼻出血、气道痉挛和心率血压骤然变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FEES检查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诊断和处理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4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分析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1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资料,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影像表现。结果2051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人群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57例,检出率为2.8%,其中51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3例为冠状动脉瘤,3例为冠状动脉瘘。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