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P.T.C联合G.I观察和明确肝胆梗阻病变之所在和X线影像表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用细肝穿针在X线透视下穿刺入肝内,并注入胆影葡胺,摄取肝内外之肝管和胆管的影像,和口服硫酸钡液涂布胃、十二指肠,观察胃、十二指肠的改变.联合了解肝、胆管与胃、十二指肠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P.T.C片清楚显示肝内之肝管呈树枝状影,本例右肝内肝管明显扩张,左肝内及肛门之左右肝管和胆总管均不显影,于肝门处呈各形态之残端改变;G.I则见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明显受压移位,球部粘膜及上缘不清两法联合所见示肝门处有占位病变存在,伴十二指肠球都受累.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P.T.C联合G.I检查,简便易行,较为安全,成功率高,对诊断肝胆梗阻性疾病具有很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王会佑 《中外医疗》2008,27(27):119-119
目的 探讨32倒妇科盆腔肿块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本文采用CT诊断女性盆腔肿块32倒并跟踪,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本组32例妇科盆腔肿块中,CT作出准确定性诊断29例,符合率达90.63%(29/32),误诊3例,误诊率为9.38%(3/32);准确定位诊断符合率也达93.75%(30/32).结论 大部分女性盆腔肿块表现典型,可采用CT诊断得到证实,但部分病例的定性或定位诊断尚有困难.  相似文献   
33.
CT室护理准备及配合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妮燕  袁燕 《贵州医药》2009,33(11):1053-1054
CT室护理工作肩负着预约、登记、静脉注射、高压器使用、碘过敏试验、危重病人的观察抢救等工作。笔者根据科室多年实践经验,在护理31200例病人的流程上进行了合理安排,认真准备,获得了高质量图象达到了诊断要求,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杨明放 《贵州医药》1999,23(5):337-338
本文所指心室造影是针对有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复杂心血管畸形进行选择性右心室和或左心室造影。采用右前斜位70度体位摄影,观察室间隔的位置,以此来判断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两者前后位置的排列关系,对于先天性复杂心血管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过渡型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陶西格一平畸型以及左室双出口等,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收集18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22岁。其中法乐氏四联症11例,过渡型法乐氏四联症3例,右室双出口2例,陶西格一平畸形及左室双出口各1例。除左室双出口为多普勒超声诊…  相似文献   
35.
患者 男 ,6 6岁。因右上臂包块 1年余 ,逐渐增大而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右上臂包块明显隆起 ,沿肱骨长轴生长 ,质硬、固定 ,无压痛 ,局部皮温不高 ,无红肿及静脉曲张表现。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X线表现 :右肱骨中上段见皂泡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 ,病变范围约占肱骨中上段 ,其内可见粗细不均的骨嵴 ,破坏缘可见纤细的硬化 ,部分骨皮质破坏中断 ,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的、粗细不等的树枝状骨影 ,软组织弥漫性肿胀 (附图 )。手术所见 :病骨呈膨胀性囊状破坏 ,部分骨皮质破坏中断 ,病灶内骨性分隔较多 ,剖开后可见淡黄色液体流出。作者单…  相似文献   
36.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65例,支架置入术后8例,冠脉旁路成形术后3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后处理用VesselView软件包对所有病人做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及血管剖面技术分析;其中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作比较。以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判定狭窄的标准,对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进行节段(血管直径≥2mm)分析。结果85.1%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以用于评价,可较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与SCA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32/37)和95.1%(214/225),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46节段算在内,则敏感度为78.0%(32/41)。结论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显示较长节段的冠状动脉,较为准确地认定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 ,随着心脏介入性诊疗技术及心电生理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冠状静脉窦 (简称冠状窦 ,CS)的插管变得越益重要。我院自 1989年以来 ,在为病人作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或经导管射频消融过程中 ,先后为 188例次患者作了冠状窦插管 ,对其影像学特点及方法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和研究 ,现予报告。1 临床资料和方法因快速心律失常行心电生理检查或经导管射频消融而作CS插管者共 188例 (男 80例 ,女 10 8例 ) ,年龄 13~ 6 0岁 (平均 4 2± 8 2岁 )。冠状窦插管均在X线指引下进行。首先 ,对病人进行局部消毒铺敷 ,以 1%利多卡…  相似文献   
38.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X线检查方法有KUB和IVU,但阳性率不高,特别是细小结石易漏诊。自CT应用于输尿管扫描以来,大大提高了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本文收集50例输尿管小结石病例,均行CT和X线检查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建,相应得到平均动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arterial,m TA)图像/平均门静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m TPV)图像,并与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CTP图像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和肝脏(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SD)值均低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和门静脉(门静脉期)的信噪比(SNR)值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CTP图像的主观评分(包括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均高于相应常规增强图像(P0.05)。(3)诊断效能:CTP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均能显示所有的肝脏病灶,CTP图像对肝脏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图像诊断质量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结论从肝脏CTP原始图像上提取融合得到的m TA/m TPV图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P成像可用于"一站式"成像检查,无需另加做常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梅  李雪松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52-1053
~~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的护理@张丽梅$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介入中心!贵州,贵阳550002 @李雪松$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介入中心!贵州,贵阳550002胆道支架;;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