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8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物神经的过剩刺激引起非特异性的综合征(缺血再灌流)称为Reilly's现象。本文采用电刺激(30V、5ms、50Hz)大鼠肠系膜根部小动静脉血管的方法,造成血管床缺血再灌流现象。经过三次刺激(刺激30秒,  相似文献   
32.
基于灰度的微血管通透性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肠系膜微血管的通透方程。方法: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和自行研制的图像分析软件对荧光素钠(FlNa)在肠系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在注射荧光物质后早期的通透速度较快,当微血管周围组织中的荧光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通透速度明显减慢。通透过程呈两段式线性分布,每一时段内的通透速度恒定,第二时期的通透速度比第一时段慢约5倍。通透方程:t〈20s:x=  相似文献   
33.
失血性休克大鼠淋巴液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北京100853)李玉珍刘育英赵秀梅本研究旨在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淋巴液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水平的变化以及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发现:失血性...  相似文献   
34.
颈动脉引流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及有关基础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而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能否取得顺利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献上有多种脑缺血实验模型,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电凝双侧椎动脉,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1],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35.
全血粘度测量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道了5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甲襞、球结膜微循环。一、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按田牛氏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观测左、右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综合积分值高血压为2.8±0.1(108例)、冠心病3.0±0.1(283例)、脑动脉硬化2.2±0.3(10例)、脑供血不足2.6±0.2  相似文献   
37.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甲襞微循环中输入枝→袢顶→输出枝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①正常管袢沿流线方向压力和速度的变化较为平稳。异常管袢中当管径改变时压力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速度分布较为复杂:当输入枝管径变细时,袢顶的流速最快,而输出枝变细时,袢顶的流速低于其下游的流速。②同一截面上的压力和速度以靠近管壁缘的变化稍大一些,轴心处较为平稳,在流线方向改变时外缘的变化较内缘更为剧烈。③短路枝开通后压力和速度曲线较开通前要平滑得多,被短路的管袢中压力略有增加,速度略有降低。④甲襞管袢内的压力和速度的分布主要受管径改变的影响,而对管袢形状、构型的改变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38.
甲襞、球结膜、舌、唇、牙龈、耳廓、皮肤、子宫颈、阴茎头微循环的规范化观测数据,纵向可以分为指标元、指标类及综合三个层次;横向可以分为微血管形态(m)、血流动态(d)、管周现象(p)及上皮类(e)等四  相似文献   
39.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是血液中极其重要的细胞成分,糖尿病时红细胞可以与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粘附,RBC对EC的粘附增强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我们研制的一种无损伤的甲襞毛细血管测压仪,测压仪由透明簿片、弹簧、压力刻度盘,加压旋钮和推进器等组成。它是通过局部加压阻断毛细血管血流的原理测量毛细血管压。测量时将测压仪放在体视显微镜下,找到需测量的毛细血管,将透明簿片放在毛细血管表面的皮肤上,调好零点,用旋钮加压,直到阻断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