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滑肌瘤由平滑肌发生的良性肿瘤.好发部位子宫和胃肠道.平滑肌发生于后腹膜间隙十分罕见,作者临床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图像上肩关节喙-肱间距(CHI)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喙突下撞击综合征(CI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5例CI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患者年龄32~90岁,平均(57.63±10.83)岁。将CIS患者分为2组,青年组(年龄≤55岁)45例共46个肩关节中老年组(年龄>55岁)59例59个肩关节。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6.80±3.62)岁。分别在横轴面抑脂质子加权像和斜矢状面T1WI上测量CHI,分析CHI与CIS的相关性。结果:青年组中,横轴面图像上CHI为4.46~9.97 mm,平均(6.63±1.05)mm;斜矢状面图像上为4.27~12.07 mm,平均(7.62±1.17)mm。中老年组,横轴面图像上CHI为1.58~9.60,平均(6.23±1.79)mm;斜矢状面图像上为3.38~10.66 mm,平均(7.17±1.89)mm。对照组中,横轴面图像上CHI为7.30~12.28 mm,平均(9.63±1.45)mm;斜矢状面图像上CHI为7.43~13.67 mm,平均(10.17±1.82)mm。横轴面和斜矢状面图像上,患者组的CHI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老年组的CHI均小于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横轴面图像上测量的CHI小于斜矢状面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肩关节磁共振CHI的测量可以诊断C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和MRI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肝癌患者97例进行研究。入组后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行CT增强扫描及MRI检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各检测方法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对比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97例患者中共63例患者(64.95%)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小肝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445,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8%(49/63)、67.65%(23/34)、74.23%(72/97)、81.67%(49/60)、62.16%(23/37)。MRI对小肝癌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0.449,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45/63)、73.53%(25/34)、72.16%(70/97)、83.33%(45/54)、58.14%(25/43)。联合检测对小肝癌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95,P0.0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57/63)、85.29%(29/34)、88.66%(86/97)、91.94%(57/62)、82.86%(29/35)。联合检测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与MRI检测(P0.05),三组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机MRI对小肝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骨斑点症(Osteopoikilosis)属硬化性骨发育异常,甚为罕见,多为散发或为家族性,家族性发病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为无或少有症状的骨硬化性发育异常。据有关文献报道发病不足人群的1/1000万,Stieda于1905年首先发现并描述,Ledonx于1916年将本病症命名为骨斑点症,一直沿用至今。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性别发病率无大差别,本组报道为一家族2代3例均患此病,临床及X线表现颇具特点,结合文献报道,就其临床及X线表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盘外注射胶原酶溶盘疗法三种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胶原酶盘外注射溶盘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国内开展广泛,其临床运用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由于各家采用方法不同,疗效及副作用各有差异.为探讨不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案,更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我科采用三种入路方法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第1步,患髋减压术。于患侧股骨粗隆外侧壁施行骨钻钻孔1~2个,以期达到股骨头微静脉压力下降,改善股骨头微循环。第2步,采用Se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至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分别灌注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溶解微小血栓,疏通改善股骨头血供。第3步,术后尿激酶、复方党参注射液或血塞通维持治疗1周。第4步,较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3个月内不做激烈活动及负重劳动。第5步,视情况重复上述第1~3步骤治疗程序。结果 22例患髋均不同程度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众多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半月板脱位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脱位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脱位均经MRI检查。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结果 膝关节半月板脱位并半月板撕裂15例;同时膝关节半月板脱位并骨关节炎14例。MRI征象:半月板脱离膝关节面。伴有撕裂可见T2WI稍高信号。T1WI为等信号。结论 膝关节半月板脱位MRI可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ADS)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性反射性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ADS引导下,穿剌到位Ⅰ组(22例)行电剌激及局麻药阻滞试验确认后行射频热凝毁损,温度80℃,时间75s,两个周期,Ⅱ组(20例)行局麻药阻滞试验后以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针0.5mg注射阻滞。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后,下肢变暖者为94.7%和72.2%(P0.01)有极显著差异;VAS评分治疗后7d3.3±1.2和3.2±1.1分(P0.05)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有效、部分有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91.1%和8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可有效长时间阻断腰交感性神经功能达到持续血管扩张,改善组织血液和营养供应、消除异感、减轻疼痛,是治疗腰腿部血管性或交感性反射性疼痛的安全有效、创伤小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在拔管前行造影检查已成为常规,传统的造影方法是手工推注造影剂,近期我们采用滴注法造影,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胆总管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的患者20例,T管引流2周以上,经夹管观察无不良反应。男9例,女11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全组病人碘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and strokelike episode,MELAS)是一种母系遗传性脑肌病,以癫痫、偏头痛、高乳酸血症、呕吐及反复的卒中样发作为特征.它主要与DNA突变有关,可以引起线粒体蛋白合成缺陷,从而造成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不足[1].笔者通过MRI动态追踪观察了2例MELAS患者卒中样发作区域代谢的变化情况,以促进对病变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