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597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本文综述了少突胶质细胞相关基因SOX10,NRG1,Nogo等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影像学动物学发现了少突胶质细胞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出了少突胶质细胞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键之一,并可作为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3.
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已发现许多生长因子如EGF,PDGFBB,bFGF,TGFβ等都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VEGF 可改变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形式,增强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目前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大多数肿瘤表达高水平VEGF,且其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头颈部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并与传统的冰冻切片进行了对比。一、材料和方法1.冰冻切片的制作 :11具正常成年人尸 ,男 8例女 3例 ,年龄 40~ 6 0岁。尸体用 10 %的甲醛经动脉灌注固定后 ,浸泡于防腐液中 ,使用时用手锯自颈根部锯断 ,置 - 40℃低温冰箱中 ,冰冻 48h以上 ,在木工带锯下分别制作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冰冻切片 6、4、2套。水平面标本以听眦线为基线 ,向下层层锯切 ,层厚为 10mm ,共计 15层。冠状面与水平面垂直 ,自下颌角开始 ,自前向后 ,层厚为 10mm ,共计 9层。矢状面先自正中剖开 ,向两侧锯…  相似文献   
95.
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及作用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举尾作为创伤痛模型,大鼠创伤后即刻、1d、2d、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el(30,60,120mg/kg)、Pt 20mg/kg、Mel Pt(10 10mg/kg)及溶媒,于创伤前及最后一次给药后20min、40min、80min、120min观察痛阈(50℃刺激举尾潜伏期)变化情况。观察创伤后3d侧脑室注射Mel(0.25、0.5、1.0mg/kg)后20min、40min、80min、120min的痛阈变化情况。结果:创伤后3d痛阈降至最低,7d恢复至正常。腹腔注射Mel(30-120mg/kg)或侧脑室注射Mel(0.25-1.0mg/kg)均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创伤大鼠的痛阈,且于给药后40min达高峰,持续至120min仍有效。Mel(10mg/kg)与Pt(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Mel对创伤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枢。Mel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6.
过去认为脑组织是免疫学隔离部位,不存在补体等免疫性蛋白质。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脑细胞不仅具有合成完整功能的补体系统,而且能表达补作成分及其片段的受体。它们在脑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脑的疾病中也具有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制备包含大鼠听皮质与内侧膝状体及两者间功能联系的脑片,采用盲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对听皮质-内侧膝状体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生理和药理学特性进行实验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出生后7~15d健康SD大鼠21只,制备与水平方向呈15°的600μm的内侧膝状体脑片,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电极内液成分及其浓度(mmol/L)为:甲磺酸铯120、氯化镁2、羟乙基哌嗪乙磺酸10、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0.5、三磷酸腺苷2、QX-3142;灌流液中常规加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10μmol/L)。获得内侧膝状体神经元全细胞模式后,在电流钳或电压钳模式下,双极钨丝刺激听皮质颗粒下层(Ⅴ~Ⅵ层),给予时程为100μs的方波刺激,在内侧膝状体分离记录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50μmol/L)和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拮抗剂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20μmol/L)对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①观察15例内侧膝状体神经元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其平均膜静息电位为(49±13.5)mV,膜输入阻抗为(432±109)MΩ。电流钳模式下,刺激听皮质,可在80%(12/15)的内侧膝状体神经元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在3例记录中采用了不含QX-314的电极内液,可以观察到当刺激达到阈值水平,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波峰上爆发了动作电位。②选择电压钳模式;电压钳下,刺激听皮质后可在内侧膝状体神经元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钳制电位为-70mV时,电流是内向的,加入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显著下降,进一步加入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几乎完全消失。结论:600μm的旁水平位脑片包含了内侧膝状体与听皮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功能性纤维联系;刺激听皮质,可在内侧膝状体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可以被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和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所阻断。听皮质-内侧膝状体突触的兴奋性传递以谷氨酸为神经递质,主要由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两种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 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 食管中下段0°方位四腔心切面是原发孔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4 5°方位的双心房切面及13 5°方位的卵圆窝切面是观测继发孔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90°方位的上、下腔静脉入口切面是观测静脉窦型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上述方位和切面是可清晰显示各型房间隔缺损的的位置和大小。结论 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所确立的多平面TEE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简化了多平面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99.
抑制脑血栓形成的硫代磷酸酯脱氧寡核苷酸的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抑制脑血栓形成,合成与TF基因启动子区切应力反应元件(SSRE)形成三链DNA的硫代磷酸寡核苷酸(TFO)。方法:设计TFO序列14名,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固相法合成TFO。硫代磷酸酯修饰在TFO的3’末端进行。应用电泳迁移分析(EMSA)观察寡核苷酸和硫代脱氧寡核苷酸的亲和性。结果:在设计合成的14条寡核苷酸中,与靶序列能形成三链DNA的TFO只有T21GTa、T14GTa和T15GTa,其Kd值分别为3.6&;#215;10^-10、1.0&;#215;10^-9和1.0&;#215;10^-8(M),经硫代磷酸酯修饰后分别为:2.3&;#215;10^-9、3.8&;#215;10^-9和1.5&;#215;10^-8。结论:硫代磷酸酯修饰的T21GTa-ps、T14GTa-ps和T15GTa-ps能够与TF基因启动子SSRE的3个位点形成三链DNA。  相似文献   
100.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教学是通过设置问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方法。经教学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其方法新颖灵活,每次课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学员在学习中参与意识强,收获大,整个教学过程既愉快又充满挑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