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张挽时等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3):135-137,F002
目的:探讨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和三维(3D)成像方法及其价值。方法:20例无中耳疾病的健康人,层厚1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min重建,分别做CTVE成像,表面(SSD)和骨最大密度投影(MIP)3D重建,观察和比较CTVE和3D显示正常听骨链的能力。结果:CTVE上,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显示率都是100%,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为35%,只有25%能分辨镫骨的前,后脚;SSD和MIP 3D成像都能直观地观察锤,砧骨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结论:CTVE和3D 成像都能很好地显示正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CTVE的显示效果优于3D成像,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2.
多层面螺旋CT和CT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从 1972年X线CT问世以来 ,不断地改进与发展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其后十年 ,CT技术发展集中在提高轴位扫描的速度和图像分辨力上。80年代末期 ,出现了螺旋CT ,冠以螺旋一词 ,是指采用了滑环技术 ,使X线管球围绕被扫描的人体长轴连续旋转 ,而人体向扫描机架内同时移动 ,其结果X线球管沿人体长轴按螺旋轨迹扫描。在很短时间内 ,不间断地快速扫描 ,获得容积数据 ,如做胸部扫描 ,一次屏气 ,2 0s即可完成全部扫描 ,而常规CT扫描则需反复屏气 2 0余次 ,每完成一层扫描需 2 0S以上 ,完成全部扫描需 8~ 2 0min…  相似文献   
113.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术后13例行CT随访.结果肿瘤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中鼻道为中心,同时侵犯同侧鼻腔及副鼻窦21例,单纯累及上颌窦2例;所致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85%),3例恶性变.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4.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材料与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论 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