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量化分析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各参数指标,探讨动态增强MR诊断垂体微腺瘤各参数的最佳阈值。方法量化分析30例健康女性腺垂体及30例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磁共振图像,对正常腺垂体及微腺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工作特征四线法确定垂体微腺瘤的诊断阈值,并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以垂体柄开始强化至达到峰值时间66s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76.7%,特异度84.4%,以强化斜率为2.015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67%。结论 MR动态增强达峰时间为66s时为诊断垂体微腺瘤最佳阈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比较上臂围(MUAC)、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WC)识别儿童高血压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秦皇岛市5所小学1352名7~12岁汉族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BMI、WC、MUAC、血压等指标测量。【结果】本研究共检出高血压儿童82例(6.1%)。无论男女,高血压组各肥胖指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 P<0.01),且血压与各肥胖指标呈正相关( P<0.01)。男、女生各肥胖指标识别高血压的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839~0.865和0.790~0.830( P<0.01),准确性中等。MUAC识别儿童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与BM I和WC识别儿童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男、女生各肥胖指标识别高血压的灵敏性分别在69.6%~87.0%和50.0%~83.3%,特异性分别在49.4%~76.5%和53.1%~84.8%。【结论】各肥胖指标可作为识别儿童高血压的有效指标,且准确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早期帕金森病(PD)黑质致密部FA值及T2值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早期PD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例早期PD患者及2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回波采集T2WI三维梯度回波(ESWAN)及T2WI序列扫描;以T2WI为参考图像,手工勾勒黑质致密部各感兴趣区(ROD,分别测量DTI及ESWAN序列各ROI的FA值及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PD黑质致密部头、体及尾部FA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O.05);头、体及尾部T2值较正常对照组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O.05);早期PD黑质致密部内、外侧FA值较对照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T2值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早期PD黑质致密部FA值及T2值组内内、外侧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O.05)。结论:对早期PD的诊断FA值较T2值更趋于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PGR-T2*WI序列颅内出血的影像表现,探讨该序列诊断颅内出血的可行性。方法以ESWAN作为金标准,对已确诊脑出血的18例38个病灶进行MR SPGR-T2*WI(30 ms)检查。观察不同位置、不同直径及不同时期颅内出血的CT及SPGR-T2*WI序列影像表现,并对其发现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SPGR-T2*WI序列对于血肿的发现率为CT的1.9倍,对脑干、小脑等部位出血及不同时期出血诊断更具优势。结论 SPGR-T2*WI序列对颅内出血检出率较CT更具优势,为脑血管病MRI一站式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简介患儿 ,女 ,5岁。于 1997年 8月无诱因突发抽搐 2 0min ,用药后缓解。其后 ,患儿疲睡约 18小时 ,期间发热 40 0°C ,经对症处理 ,热退。患儿醒后活动逐渐恢复如常。查体 :肝大 ,肋下4cm ,质硬 ,边缘锐利。双上肢肌力可疑下降 ,腱反射减弱 ,双下肢腱反射未引出 ,双侧“巴氏征”及“霍氏征”均为阳性。B超检查 :肝大 ,肋下 3 7cm ,其中回声呈轻度弥散性损害表现。视觉诱发电位示 :双眼刺激 ,左右枕记录 :P10 0潜伏期延长 ,右眼刺激 ,左右枕记录 :右眼P10 0波幅较对侧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Ⅲ波V波潜伏期延长 ,Ⅰ、Ⅱ…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的退变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病理基础,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如何正确地量化评估腰椎间盘髓核的退变将关系到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估计,尤其是早期正确的诊断、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对腰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及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T2值对无重度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退变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尝试着进行量化性评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至2010年受试者82例,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5.1岁.其中有腰腿疼病史者28例,无症状者54例.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病变引起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比女性多见,患者多表现为患肢冷、麻和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出现静息痛、溃疡或足趾坏疽。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是双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我院对35例可疑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了3D—CEMRA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如何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及解决相关的护理问题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中尾加压素Ⅱ(UⅡ)排泄量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自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UAER%20μg/min;糖尿病肾病组:UAER〉20μg/min。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UⅡ排泄量。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尿UⅡ排泄量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并且尿UⅡ排泄量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结论:UⅡ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测定糖尿病患者尿UⅡ及UAER水平,有可能成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害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