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厚度"和"角度"两种方法量化肘部脂肪垫的可行性,择优评估正常人群肘部脂肪垫的参考值,为今后量化脂肪垫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观察269例正常人群肘部脂肪垫的X线表现,由两名医师分别采用"厚度"和"角度"法量化正常脂肪垫,并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信度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选择可靠性更高的方法,将正常人群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后,对肘部脂肪垫进行量化评估,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中182例可测量脂肪垫厚度和角度。两名医师厚度测量法结果变异系数(CV)分别为22.67%和21.14%;角度测量法CV分别为29.54%和30.21%。影响脂肪垫量化的主要因素是正常人群肱骨干生理弯曲。厚度法量化结果显示,AFP厚度值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间有差异(P<0.05),性别间无差异(P>0.05)。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肘关节脂肪垫95%CI分别为(1.76~4.50)mm和(2.03~4.81)mm。结论:肱骨干生理性弯曲是影响角度测量法准确性的最主要因素,不同人员厚度测量法可靠性高于角度法。未成年人和成年人AFP正常厚度值存在差异,性别间无差异。了解正常肘关节脂肪垫的参考值,有助于评估肘关节外伤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82.
严修明  柯祥杰 《西部医学》2011,23(4):712-712
病例女性,26岁,因"腰腿部酸胀不适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酸胀不适,为持续性酸胀疼痛,伴腰部轻度活动受限。患病以来曾在外院诊治,给予理疗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近期症状加重,劳累活动后为甚。门诊CT(图1)示L右侧下关节突骨质硬化,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共26侧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手术及病理资料。重点分析的指标有病灶形态、边界、密度、钙化、淋巴结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结果 20例患者术前CT检出病灶19例(25侧甲状腺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6.15%(25/26),1例峡部结节性甲状腺肿未检出,漏诊率为3.85%(1/26)。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15侧甲状腺),诊断准确率为60.00%(15/25),术前诊断良性病灶17例(22侧甲状腺),诊断符合率88%(22/25)。结节性甲状腺肿CT主要征象为病灶常多发占90.00%(18/20),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楚占88.46%(23/26),无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100.00%),肿瘤可合并钙化占23.08%(6/26),囊变/出血占46.15%(12/26),密度可均匀占61.54%(16/26)或不均匀占30.77%(8/26)。增强后病灶轻度至中度强化,瘤内坏死囊变区域无强化。结论 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检出率高,掌握其主要CT征象有助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5.
86.
<正>患者女,33岁。右肩胛部包块2月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肩胛部包块,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伴隐痛,于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无关节畸形,无关节交锁,畏寒、盗汗,无心悸,不伴皮疹、红斑,未予特殊治疗,门诊以"右肩胛部包块原因待查"收入院。专科检查:右肩胛骨下角部可触及一手掌大小的突出包块,质韧,局部有深压痛。无红肿,无静脉曲张,无破溃,活动尚可,右肩关节后伸、上举活动稍受限,上肢末梢感觉正常,肌力正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软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共81处软骨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着重探讨软骨病变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组54例中,CT诊断甲状软骨病变6例(4例软骨骨折,2例软骨破坏)、环状软骨病变4例(2例软骨破坏,2例软骨骨折),肋软骨病变40例(共69根),其中软骨骨折38例共61根肋软骨,2例软骨破坏共8根肋软骨.软骨骨折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100%),软骨钙化片分离或移位(80.33%),断端周围多有软组织肿胀;软骨破坏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断端较为圆钝,但软骨表面钙化/骨化部分仍保留在软骨正常轮廓内,恶性肿瘤浸润软骨可呈“泥沙样”改变,周围软组织常见肿胀.结论 MSCT对软骨病变检出率高且能清晰显示软骨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及移位情况,对软骨破坏性病变结合临床病史可于术前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主动脉病变的护理干预.方法 分析86例怀疑主动脉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中,7例出现一过性热感,2例同时合并皮肤瘙痒;2例单独出现皮肤瘙痒,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后好转.77例无任何不良反应,无一例出现严重变态反应及对比剂渗漏.86例CTA均检查成功.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主动脉病变的正确护理干预是检查成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总结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探讨MSCT对外伤性肾上腺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并治疗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CT对血肿的检出率、血肿的形态、大小、密度及随时间推移血肿的变化特点。结果:18例均为单侧肾上腺血肿,其中左侧3例(16.67%),右侧15例(83.33%);18例均合并其他多部位挫裂伤或骨折。平扫下随血肿大小不同,其形态发生改变,边界多光整,平扫CT值等或略高于同侧肾实质。增强扫描后无强化,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发生变化,其CT值逐渐减低,体积变小,趋于椭圆形改变。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外伤病史结合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