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 CT平扫:肿瘤最大直径2.8~20.0cm,平均5.3cm.肿瘤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4例,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6例.界限清楚4例,不清楚5例.肿瘤内见散在点状、条状或蛋壳样钙化3例,囊变坏死2例,出血2例.CT增强7例:皮质期呈轻至中度强化,界限清楚,平均CT值88HU,其中密度低于肾皮质和髓质3例,密度高于肾髓质而低于皮质4例.髓质期密度均匀减低,明显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界限显示更清楚,平均CT值85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2.
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X线诊断(附3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临床X线特点。方法报告35例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从临床X线上作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男21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52岁。结果发现原发瘤后1~10年发现骨转移29例,先发现骨转移瘤5例,始终未找到原发瘤1例。原发瘤为鼻咽癌10例,肺癌9例,肾癌5例,乳腺癌4例,甲状腺癌3例,肝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及原发瘤不明各1例。病灶在四肢长管骨20例,肋骨4例,骨盆4例,椎体2例,肩胛骨2例,颅骨、锁骨及掌骨各1例。骨质呈囊状破坏16例,膨胀性破坏9例,囊状伴膨胀性改变10例。病灶边缘清楚27例,边缘不清楚8例。骨皮质突破,并形成软组织肿块7例,边缘有硬化11例,病灶内有网格状骨嵴影及散在小斑点状钙化影6例。结论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的原发瘤发生骨转移时间取决于原发瘤细胞分化程度与发展快慢因素。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67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全身瘙痒2周"入院.人院查体:体温36.8℃,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表浅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未见异常,未扪及肿块,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6.8μmol/L,直接胆红素143.2 μmol/L,间接胆红素83.6 μmol/L. 术中见胆总管内乳头状增生物,呈弥漫性生长,长为5.4 cm,胆石钳置入切口上方胆总管内即见较多胆汁流出,因病变呈弥漫性生长,无法切除,留置"T"管关腹.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的X线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X线表现,其中糖尿病性5例,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2例,类风湿性2例,痛风性2例。结果:糖尿病性5例:骨质呈斑片状溶解2例,骨质完全溶解缺如1例,骨干一端骨质溶解呈"笔尖状"1例,骨干部分骨质溶解吸收、关节端骨质正常呈"图钉征"1例,5例溶解边缘的骨质均无硬化,溶解区附近骨质均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感觉神经根神经病2例: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和不规则缺损,骨质溶解完全缺如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关节面糜烂;溶解边缘的骨质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类风湿性2例: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笔尖状"和不规则缺损;骨质明显脱钙,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痛风性2例:趾骨骨质溶解的残留端呈"图钉状"和向心性溶解。结论: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X线片主要表现为骨质溶解、吸收、缺如,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笔尖状"、"图钉状"或不规则形,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5.
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上较少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行胃镜检查可能二次损伤食管黏膜导致患者大出血,CT检查具有检查速度快、成像迅速及无创伤等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4年2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共收治的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黏膜下血肿范围≥2段食管,食管黏膜撕裂口起止均位于食管生理性狭窄处,食管增粗、管腔狭窄,食管壁呈环形或偏心性增厚,食管腔呈新月形、斑点样或裂隙样气腔影,血肿的密度随出血时间延长逐渐由高降低是食管黏膜下血肿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6.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腹水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较低,据统计每一万次腹部手术中可有2例。自1884年werth和1901年Frankel先后报道1例来源于阑尾囊腺瘤与阑尾囊肿的PMP以来,关于PMP的报道逐年增多。我们对2001年至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9例PMP的影像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腹膜假性黏液瘤MR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17例,回顾性分析MR表现.结果:17例中原发瘤为恶性6例,其中卵巢黏液囊腺癌2例,阑尾黏液囊腺癌3例,结肠黏液腺癌1例;良性11例,其中阑尾黏液囊腺瘤5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卵巢黏液囊腺瘤3例,卵巢黏液囊肿1例.17例MR表现为①腹腔内均见直径1.9~30cm大的囊实性肿块,肝脾等实质脏器边缘"扇贝样"或"结节状"压迹5例;②脏器周围、网膜间隙、腹腔、盆腔见大量黏液性腹水;③15例腹膜、大小网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呈饼状,肠管受压移位,走行僵硬,厚度1.0-2.0cm不等;④MR信号在T1WI上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④5例MR增强仅显示囊实性病变的囊壁、网膜、腹膜轻度强化,而囊内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对显示腹膜假性粘液瘤具有一定的特点,是诊断腹膜假性粘液瘤较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在诊断不典型消化道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不典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 T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 T检查50例中48例(96.0%)显示腹腔游离气体和间接征象而明确诊断消化道穿孔,未发现异常2例(4.0%)。提示病因诊断74.0%(37/50),其中提示消化道溃疡性穿孔71.0%(15/21),外伤性穿孔91.7%(11/12),肿瘤性穿孔50.0%(5/10),阑尾炎穿孔86.0%(6/7)。结论多层螺旋C T能较准确诊断不典型消化道穿孔,并对穿孔的病因以及穿孔的位置有提示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邱乾德  余捷  林达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5-116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左侧颌骨部肿痛,并逐渐增大2年。 CT显示左侧上颌骨膨胀性破坏,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残留骨性组织,界限清楚.边缘无明显硬化,软组织轻度肿胀(图1a)。MRI显示肿瘤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突向上颌窦,致上颌窦腔消失,内见嵴状分隔。肿瘤信号不均,T1WI上呈低信号(图1b),大部分肿瘤于T2WI上呈高信号(图1c、d),少部分在T2WI和T1WI上均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30.
男,34岁。住院号41463。五年前发现右前胸部一肿块,约汤圆大小,质硬,无活动,无疼痛及明显不适感;近2年来逐渐增大,特别是近3个月来增大显著,状如儿头,挑担和入睡时均有疼痛和麻木感。该侧呼吸时有压迫感。5年前该处有外伤史。体格检查:右脚上部前壁见一儿头大肿块隆起,约19×16×10厘米,质硬,其表面无静脉怒张及出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