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15例脾亢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T)为(62.0±9.8)x109/L,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结果 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31.0±4.6)%,术后1个月PLT为(96±11)×109/L,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l例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脾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53.
54.
冯鄂湘  吴宇旋 《现代护理》2008,14(4):553-554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ort-catheter System,PCS)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护理。方法28例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动脉导管药盒系统埋植术,并经动脉导管药盒系统行多次灌注化疗,做好埋植药盒前后护理,掌握药盒穿刺使用的正确技术,及时处理化疗药物毒副反应,指导患者临床症状观察和保护药盒的方法。结果28例经过3~6个疗程的灌注化疗,肿瘤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8例,有效率8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早孕期颅脑超声诊断胎儿颅内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孕期颅脑超声诊断胎儿颅内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0胎早孕期胎儿的常规颅脑超声资料,与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产前胎儿颅脑超声共发现颅脑畸形51胎。其中无脑儿13胎,未见圆形颅骨环、无大脑组织结构;露脑畸形6胎,见大部分颅盖骨缺失,脑组织外露;脊柱裂2胎,见"柠檬头"征;全前脑5胎,见单个扩张的脑室,无大脑镰;脑膜脑膨出13胎,见颅骨高回声环延续性中断,缺损处见局部向外突出囊性物;颈部水囊瘤12胎,见头颅颈后多房性囊肿。漏诊露脑畸形2胎、全前脑6胎、脊柱裂2胎,均于中孕期检出。所有畸形胎儿均经引产获证实,其中28胎合并染色体异常。结论早孕期胎儿颅脑超声在检出胎儿颅脑畸形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肾造瘘术后出血患者,使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微粒、聚乙烯醇(PVA)微粒或弹簧圈。结果造影显示肾实质动静脉瘘2例;对比剂外溢4例;假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栓塞治疗后异常血管征象消失,12例患者的血尿3~7d内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再次血尿。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造瘘术后出血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前外科手术方式越来越注重微创,放射治疗则选择更加严格、设计作用范围越来越小、避免无关部位损害的方式,内科治疗则从全身治疗转向局部针对性更强、对身体无关部位毒性更低的选择性靶向治疗。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1血管内栓塞颗粒材料是超选择性靶向治疗的重要部分超选择性靶向治疗一直是人类医疗技术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CD4+T细胞包括Th1、Th2、Th17及Treg细胞,它们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肺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可使Th1细胞升高、Th2细胞降低、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得以纠正,Th17及Treg细胞降至正常水平。CD4+T细胞亚群的改变可作为肺癌RFA术后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普通家犬的颈内动脉DSA显示情况、颅内血管沟通情况及颅内动脉栓塞后表现,为犬脑血管病模型的制作、脑血管病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6只家犬分为A、B两组,A组3只,B组3只,分别行颏顶位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内动脉(ICA)DSA检查。颈内动脉及远端血管显示清楚后,A组3只犬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500~710μm)行动脉栓塞,B组3只犬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1000~1400μm)行动脉栓塞,栓塞后复查造影。结果:造影显示犬颈内动脉形态、远端分支及分布大体与人相似,但部分犬眼动脉起自于同侧大脑前动脉近心端;颈内动脉进颅处有一明显血管袢,微导丝及导管无法通过;犬的颈内动脉造影过程中,在无对比剂反流的情况下,颈外动脉系统经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远端分支显示;A组3只犬均为栓塞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阻塞,而B组3只犬均显示栓塞剂直接阻塞颈内动脉。栓塞后A组3只犬缺血性脑卒中表现较B组3只犬明显。结论:普通家犬颅内动脉系统之间及其与同侧颈外动脉系统之间存在广泛沟通。血管内介入方法制作犬急性脑梗死模型过程简单,犬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介入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35~63岁.20例患者均伴有颜面、上肢水肿等临床表现.全部患者使用支架置入,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入端血管内压力.4例患者随后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2例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支架置入术.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支架置入术后梗阻流入端静脉压力由(35.48±7.65) cmH2O降至(7.53±2.30) cmH2O,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术后行125I粒子植入术或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复查提示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结论 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SVCS的方法,介入治疗能够参与原发病灶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