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琳 《当代医学》2009,15(23):485-486
总结1例冠脉穿孔患者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抢救护理的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及时开通静脉通道;心包穿刺的术前准备、引流的护理及与术者的密切配合;生命体征的监测。本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治疗,精心护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常规MRI序列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诊断的急性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扫描,分析其信号特征,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结果DWI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FLAIR只有部分病灶显示;常规T2W1,T2WI较FLAIR敏感性差,其中,T1WI显示率最低。结论对急性DAI病灶检出率DWI序列较FLAIR及常规T1WI,T2WI高,可为急性DAI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疑有DAI患者,DWI应做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上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上颈椎损伤而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的3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通过工作站对其进行后处理,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后,25例显示有隐形损伤,其中椎体旋转脱位1例,环齿关节脱位2例,单纯横韧带损伤1例,C1侧块骨折5例,C1椎弓骨折3例,C2椎弓骨折3例,齿状突基底部骨折6例,C2椎体骨折4例。结论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和四维重建对上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7岁。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CT及MRI示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术前诊断良性病变。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术中见肿瘤对肾组织有推挤样边界,位于右肾上极,冰冻切片诊断低度恶性黏液性上皮性肿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右肾上极6cm×5cm×4cm类球形肿物,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CK7(+)、EMA(+)、Vimentin(+)、34βE12(+)。病理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6.
正常国人Willis环形态的MRA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联合运用多种MRA序列和/或3DFSPGR序列观察正常国人的Willis环形态及其类型。资料与方法 行MRA检查的正常国人167例。图像分析采用联合分析方法,根据Willis环完整情况将Willis环形态分为Ⅰ型(Willis环完整)、Ⅱ型(Willis环前循环完整后循环不完整)、Ⅲ型(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后循环完整)、Ⅳ型(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然后根据组成血管发育情况,各类型又分成典型型、变异型、发育不良型和混合型4种亚型。结果 167例正常国人中,Ⅰ型占44.31%(74/167),Ⅱ型占41.92%(70/167),Ⅲ型占6.59%(11/167),Ⅳ型占7.19%(12/167)。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64.97%(217/334),前交通动脉显示率为87.43%(146/167),A1段发育不良者占5.69%(19/334),未显示者占1.80%(6/334)。P1段发育不良者占12.87%(43/334),未显示者占1.20%(4/334)。结论 利用MRA对正常国人Willis环形态进行分型,可为今后有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超声溶栓再通动脉硬化闭塞症闭塞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14例有严重下肢缺血症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用血管内超声溶栓仪进行了溶栓治疗。结果 超声溶栓探头在闭塞段血管内重建了通道,所有患者均实现了闭塞血管再通,6例仍有血管狭窄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结论 血管内超声溶栓术可以用于再通闭塞的周围动脉,尤其是闭塞范围较长,药物溶栓治疗无效和患者禁忌药物溶栓治疗时,血管内超声溶栓是一种新的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8.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进行研究,包括PINK1和Parkin的生物学特性及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生物学作用,希望将来人类通过对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来治疗临床疾病有所提示.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总结双内听道(duplication of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5耳)DIA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显示5耳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上部骨管与面神经管相连,下部骨管与前庭和耳蜗相连,其中2耳骨性间隔不完整.5耳上下两管径之和均超过2 mm.3耳可显示蜗神经管狭窄.5耳均合并前庭扩大及外半规管发育不良,2例(2耳)同时合并小耳廓畸形,1耳合并小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及听小骨发育不良.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图像可全面立体显示骨性间隔及双管结构.MRI显示1耳前庭和蜗神经发育不良、面神经完好,另1耳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均发育不良.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及伴发畸形,可作为确诊DIAC的依据.MRI能表示其神经发育异常,为电子耳蜗植入对象的选择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0.
新型隐球菌肺脑合并感染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34岁。因发热、咳嗽、头痛并呕吐1周就诊。胸片示右肺门增大,上野见斑片状模糊阴影。CT扫描见:右肺上叶不规则斑片状病灶,有毛刺及纤维条索(图1)。小脑上蚓部见一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无水肿区,右额顶叶见一大片状低密度区,其内见弧带状出血灶,右侧脑室略受压变形,右枕叶和左额叶各见一小圆形低密度灶。1个月后再次CT检查:颅内病灶仍存在,病灶囊变,右额顶叶病灶内出血影消失,病灶增强后不强化。5个月后胸片检查,右肺病灶消失;颅脑磁共振检查示原囊性灶仍存在,皮质下区及脑深部见多个小病灶(图2)。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