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31.
腔静脉畸形一般是指上下腔静脉的位置、走行和(或)连接异常,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果畸形连接造成了右向左分流,则应行手术矫正.即使无异常分流,不需手术处理,异常走行的静脉对心脏外科手术建立体外循环也有很大影响.CTA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尤其是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的诊断价值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笔者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本院8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腔静脉畸形患者的CTA资料,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腔静脉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2.
心肌延迟增强MRI正迅速的成为评估梗死后心肌瘢痕的参考标准。Gd-DTPA对比剂注射后,使用反转恢复(IR)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正常心肌显示为低信号。对比剂滞留导致T1时间缩短,因而T1加权像上表现为相对正常心肌的高信号。在一些病理生理情况下可见心肌组织的不同对比增强。强化程度也依赖于对比剂注射后的延迟时间。延迟增强并不是心肌梗死的特异表现,也可以出现在各种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33.
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问世,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现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意义及治疗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CTCA及临床资料.结果:13387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3例,检出率0.17%.其中单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7例(3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6例(70%)...  相似文献   
35.
可疑冠心病患者核素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2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可疑冠心病(CAD)患者诊断中的关系。方法对4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MPI和CTCA检查,均在2个月内进行。MPI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可逆性和(或)不可逆性心肌缺血];CTCA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狭窄〈50%)和中度及其以上狭窄(至少1支主要血管或主要分支血管狭窄程度≥50%)。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40例患者的MPI和CTC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CA正常者中,90.1%的患者MPI正常;CTCA异常者中,55.2%的患者MPI正常;而MPI正常者中,61.5%的患者CTCA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CAG比较,CT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高,分别为96.4%(27/28)、83.3%(10/12)和92.5%(37/40)。结论MPI和CTCA在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提供了不同但却互补的信息,两者应合理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6.
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杂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少见主动脉弓畸形的超声图像,包括主动脉弓离断9例、双主动脉弓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3例、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及术中发现证实.结果 15例患者的超声诊断中,主动脉弓离断1例漏诊(1/9),双主动脉弓1例漏诊(1/1),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未闭1例误诊(1/3),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1例误诊(1/2)、1例漏诊(1/2),其余术前超声均获得正确诊断.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弓离断能做出较准确诊断,但对双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侧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等几类畸形易误诊或漏诊,增强认识并仔细扫查有望提高超声检出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与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支架的区别。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的55例连续性患者,其中29例采用HD模式扫瞄(HD组),平均年龄(57.6±9.5)岁,体质指数(BMI)平均为(27.69±2.72)kg/m2,植入支架49枚;26例采用NHD模式扫描(NHD组),平均年龄(61.5±10.7)岁,BMI平均为(25.94±2.89)kg/m2,植入支架47枚。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方式扫描,管电压120kV,根据患者BMI设定管电流(350~690mAs)。观察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并对图像质量予以评分(1~3分)。分别计算两组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内腔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共88枚支架符合可评价条件。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4,P0.05)。HD组支架平均管腔显示率(56.45±9.20)%,NHD组为[(49.52±9.45)%,t=3.482,P0.05]。两组显示内径2.50mm支架与内径≥4.00mm支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内径2.75mm、3.00mm、3.50mm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或≥4.00mm支架,两种扫描方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高清CT(HD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HDCT VHS扫描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的CHD患者43例,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4例(儿童21例,成人3例)HDCT结果,与ECHO结果进行对比,评价HDCT对CHD病变、血流动力学、冠状动脉及合并心外病变的显示能力.有效剂量(mSv)=剂量长度乘积(DLP) ×K.结果 手术证实心内畸形36处,HDCT符合率100.0%(36处)与ECHO一致.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血管畸形44处,HDCT符合率(95;4%,42/44)明显优于ECHO (59.1%,26/44).ECHO提示间隔缺损右向左及左向右分流分别为5和6例,HDCT均符合;双向分流14例,HDCT除1例观察不清外,其余13例仅显示右向左分流.HDCT冠状动脉开口及近段走行均完全显示.有效剂量:儿童(3.38±1.86) mSy,成人(10.27±2.59)mSv.结论 HDCT VHS诊断CHD中有较大优势,能够准确、无创地反映心脏、心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胶原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IT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比值(CITP/MMP-1)水平与心肌纤维化(MF)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在MF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 选取2021年5月18日至2022年2月30日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核磁检查的110例CHF患者, 男86例, (56.60±11.15)岁;女24例, (60.06±12.02)岁。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ITP及MMP-1并计算CITP/MMP-1,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浆脑钠肽(BNP)。采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 Spearman 分析血清胶原代谢物与心肌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性,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ROC 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辅助诊断价值。对患者定期随访, 记录出院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包括心源性死亡、HF再住院、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Cox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对LGE(+)组患者的CITP/MMP-1比值进行中位数分成两组, 以及联合BNP、CITP/MMP-1比值进行中位数分组, 用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