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内脏异位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CHD合并内脏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前均经过手术及病理学证实,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CTA检查。通过观察心室发育与异构类型、肺动脉和肺叶的发育、大动脉的位置关系、肝脏、胃腔在腹腔的位置及脾脏数目等确定CHD类型和内脏异位情况,并将CTA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心脏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手术结果为标准,CHD类型方面,CTA、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63%(58/64)、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异位方面,CTA、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5%(61/64)、79.69%(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A诊断内脏异位情况与手术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很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及胸腹腔内结构,对CHD伴内脏异位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超声,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刘琳环  郭敏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296-296,299
<正>主动脉夹层瘤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该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重症之一,急性期误诊率及死亡率高。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9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瘤患者行CT增强扫描,确诊主动脉夹层瘤患者8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3.
34.
杨勇 《临床医学》2011,31(9):84-85
目的总结X线征象与颈椎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年来较完整的127例颈椎病患者临床X线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X线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4~6椎间隙前窄后宽45例,颈椎曲度改变84例,颈椎失稳41例,韧带钙化37例,椎间孔变形75例。结论 X线征象结合临床表现能够显著提高颈椎病的诊断,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张丽华  冯晓刚  尤璐璐 《中外医疗》2009,28(23):139-140
目的探讨影响64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心率变化因素及稳定心率的方法,减少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诊断成功率。方法589例64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3例患者检查前心率≥72次/min,经过采取减慢和稳定心率的综合措施后,心率降低至≤70次/min,441例冠状动脉成像能满足影像评价要求,2例因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不全冠状动脉成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掌握检查患者的心率变化因素,细致,科学、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是稳定患者心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分析成人心梗后左心室室壁瘤(LVA)的MR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27例心梗后左室室壁瘤患者的MR影像表现,分析总结MR心脏增强对心梗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结果27例中真性LVA 20例,假性LVA 7例;MR诊断真、假室壁瘤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彩超及DSA检查,附壁血栓及矛盾运动区域检出率同样高于彩超及DSA检查(P<0.05)。MR心脏增强检查还能精确判断早期室壁瘤局部残存活性心肌范围及损害程度。结论MR心脏增强检查诊断室壁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其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是其它检查所不具备的,对于急性期室壁瘤临床血管再活化及恢复微循环治疗前评估存活心肌及了解病变范围,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左心房容积(LAV)与肺静脉容积(PVV)比(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复发的价值。方法 纳入95例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有无AF复发将其分别归入复发组(n=23)与未复发组(n=72)。采用2种方法(方法1,对各支肺静脉均渲染至距肺静脉开口部后2 cm;方法2,对各支肺静脉均渲染至肺静脉分叉后1 cm)基于心脏CT血管成像(CTA)测量左肺上静脉容积(LSPVV)、左肺下静脉容积(LIPVV)、右肺上静脉容积(RSPVV)及右肺下静脉容积(RIPVV),计算LAV及PVV;比较2种方法测值,评估LAV/PVV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价值。结果 方法1、2所测LIP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力衰竭、LAV及LAV/PVV均为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LAV/PVV为AF复发的危险因素。以8.27为方法1所获LAV/PVV的最佳截断值,其预测导管消融术后AF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74、7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