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目的 对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胸部X线检查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两种方法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40例符合标准的受检者随机分为CT扫描组和X线检查组,每组320例,CT扫描组给予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X线检查组给予胸部X线检查.对2组高危人群的肺癌检出率、诊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扫描组检测可疑肺癌者54例,检出率为16.9%,经病理检查确诊44例,其中假阴性4例,诊断敏感性为90.9%(40/44),阳性预测值为74.1%(40/54),阴性预测值为98.5%(262/266).X线检查组检查可疑肺癌者29例,检出率为9.1%;经病理检查确诊36例,其中假阴性11例,诊断敏感性为69.4%(25/36),阳性预测值为86.2%(25/29),阴性预测值为96.2%(280/291).CT扫描组可疑肺癌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高于X线检查组,但阳性预测值低于X线检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胸部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早期肺癌的筛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晚期肺癌的诊断数量,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被检者肺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42.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病理证实的10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对各种CT征象及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在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晕征等CT征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穿过征、空泡征及支气管气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实性高密度结节及磨玻璃密度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结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与其组织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43.
目的:探讨多螺旋CT诊断良性石骨症的影像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5例良性石骨症患者进行X线和CT检查,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石骨症的主要表现为骨硬化及成型异常。全身大部分骨骼密度增高,硬化区骨结构消失而不能辨认,出现特征性影像表现。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石骨症的传统、主要检查方法。多螺旋CT对细微病变显示较好,并可进行CT值定量测量,虽单纯横断检查显示病变整体观效果不佳,无法很好显示一些传统征象,但结合三维重建等后处理功能,同样可以达到诊断要求,对石骨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4.
目的探讨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治疗过程,并对出院患者继续随访5~12个月。结果 41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共存活40例(69.0%),对存活40例患者出院后继续随访5~12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手术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χ2=4.620 8,P=0.031 6);存活患者中,手术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χ2=4.579 2,P=0.032 4)。结论对老年性重型颅脑损患者采取积极、正确的诊断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45.
目的探讨X线与胃镜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X线和胃镜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完整的对比资料。结果 X线检查:35例中显示膈上疝囊20例,最大5cm×3cm,最小3cm×2cm充满,膈上出现食管胃环17例,食管胃角成钝角35例,贲门口增宽35例。内镜检查:齿状线上移31例,可见疝囊19例,食管胃角变钝35例,贲门口扩大35例,食管腔见胃黏膜35例。结论两种方法对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都有肯定价值,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446.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介入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材料与方法:33例患者经B超、CT或MRI及DSA中三项检查共同诊断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了药物栓塞治疗。其一为单纯用碘化油栓塞肿瘤者7例,其二为碘化油+鱼肝油酸钠栓塞肿瘤后,加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动脉近端者7例,其三为碘化油+无水酒精栓塞肿瘤者19例。结果:第一组中3例有复发现象;第二组无复发,但瘤体缩小不显著;第三组栓塞完全、无复发病例,瘤体缩小多数明显,瘤体巨大伴斑痕者例外,但术后短期反应较明显。结论:碘化油+无水酒精栓塞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可靠、效果好,瘤体小者碘化油+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栓塞也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47.
脑磁图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华东  吴晶  鲁震 《河北医药》2005,27(2):132-133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种无创伤性测定脑电活动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脑磁图正逐步应用于神经内、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我院购入美国4D-Neuroimaging公司(原芬兰Neuromag公司)生产的Vectorview306通道全头型生物磁仪并开展了癫痫病灶的定位及脑功能区的定位研究,现将其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造影方法在子宫输卵管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不孕患者4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造影检查,造影剂均为碘海醇,一组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观察组),一组使用数字肠胃机X线摄影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显影情况和术中造影逆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各宫腔的显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的显影情况,观察组远端狭窄、远端梗阻、溃疡和憩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严重逆入的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在轻微逆入和总逆入比例上,对照组均略高于观察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在子宫输卵管方面的检查优势高于数字肠胃机X线摄影,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49.
自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医用X线诊断是构成集体剂量最大的人工辐射源。T颗粒感绿胶片由于其结构和性能不同,所摄X线诊断照片质量有明显提高[1]。同时,使用这种X线片,所需投照条件也明显下降。我院自1996年以来逐渐用这种胶片取代...  相似文献   
450.
目的 利用磁源成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观察正常人在不同强度纯音刺激时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差异.方法 受试者为10名医学生(19~24岁,平均21岁).采用强度为30、90dB的1 000Hz纯音刺激.利用Vectoview 306通道全头型生物磁仪记录声音刺激诱发的脑磁图(magnetoencephlography,MEG)信号,用等电流偶极(equivalent current dipole,ECD)描述皮质兴奋并将其与MRI图像叠加.结果 纯音刺激诱发的主要磁反应波为M100,ECD位于初级听觉中枢颞横回.90dB纯音比30dB纯音的M100 ECD的潜伏期缩短、强度增高,两种刺激时ECD的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纯音刺激激活初级听觉中枢颞横回,随着SPL增加初级听觉中枢反应的潜伏期缩短、兴奋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