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08例和98例.结果有效率EAP组为51.9%,CAP组为53.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AP组的胃肠道毒性比EAP组严重(P<0.05),EAP组的骨髓抑制较CAP组严重(P<0.05).结论采用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对EAP和CAP化疗方案的采用必须全面考虑,权衡利弊,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肿瘤42例,术前行MR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和/或CT扫描。结果 42例中按肿瘤沟通部位分类:颅眶沟通性肿瘤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18例,颅鼻眶沟通性肿瘤7例;按肿瘤原发部位分类:来源于鼻眶部肿瘤26例,来源于颅内肿瘤9例,来源于颅底的骨性、膜性及神经性结构的肿瘤7例。38例行手术切除,其中34例CT及MRI所见病灶范围与术中所见一致;另4例因肿瘤广泛累及鼻腔鼻窦、眼眶及颅内,只行活检未做手术切除。结论 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沟通路径及病变特征,有助于提高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逐步判别分析法评估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CT检查及组织学证实的85例125枚甲状腺结节的CT检查资料。其中恶性结节65个,良性结节60个。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甲状腺结节各相关指标(X1性别,X2年龄,X3结节位置,X4结节形态,X5结节边界,X6结节包膜,X7结节内囊性成分,X8微小钙化,X9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X10甲状腺边缘中断征,X11淋巴结异常)进行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并采用交互验证法验证判别函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结节形态、边界、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模糊/范围缩小、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及淋巴结异常共5个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建立判别函数,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1=-28.687+6.266X4+6.346X5+8.143X9+16.637X10+8.434X1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判别式为Y2=-68.726+9.443X4+9.505X5+12.530X9+28.221X10+11.879X11。交互验证法结果显示判别函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2%。结论:基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检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输尿管囊肿,又名膀胱内输尿管囊肿,为输尿管下端脱垂入膀胱内的囊性膨胀,系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其X线诊断,有时为放射科医生所忽视。本文收集了中山医附一院及汕头  相似文献   
35.
报告100例肝癌经肝动脉内注射碘油与抗癌药乳剂后2~4周和8~12周进行Lp-CT和肝区平片随访观察,按碘油沉积率和分布情况分五种类型。结果89例完全型者肿瘤缩小明显,其中35例获Ⅱ期手术切除,而其它类型者肿瘤无缩小。初步统计45例完全型者,一年以上生存率达69%。完全型疗效好,否则差,认为Lp-CT和肝区平片能较准确判断肝癌的栓塞效果,是选择Ⅱ期手术和提供复治时机具有重要意义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于怀疑是肺癌的患者采取X线检查的方法来进行诊断,探讨并分析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高度怀疑患有胃癌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总共66例病人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实验室检查,平均每组33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癌的检出率。结果在66例患者中,实验组的患者在 X 线诊断下,检出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66.66%),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比较不同的发生部位与肿块型、蕈伞型、溃疡型胃癌X线的征象,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在X线的检查下,胃癌在临床上的检出率明显的得到了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于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00例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对术前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胃底贲门癌26例,胃体癌39例,胃窦癌20例,病变占据两个分区以上者15例。100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部分胃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黏膜㈨有溃疡形成,胄腔及贲门狭窄,贲门管壁增厚,食管下段受累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等.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肿瘤检出率可达100%,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组的病例中手术切除率达91.2%,于术前判断为不町切除组的病例中手术切除率仅为15.0%。结论CT检查对肿瘤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心用  相似文献   
38.
王亚军  李胜  余永桂   《放射学实践》2013,28(1):47-5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判断中央型肺癌(CLC)对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中的价值。方法:75例经纤支镜或病理确诊的CLC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运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与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的关系。结果:肿瘤对气管、支气管的侵犯表现为管外压迫型38例(50.7%),CT表现为肿瘤压迫并侵犯支气管,管腔内呈不均匀狭窄;管壁浸润型(28例,37.3%)CT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呈向心性狭窄;管内增生型(9例,12.0%)CT表现为肿块突入管腔,支气管管腔呈偏心性狭窄。肿瘤共侵犯117支肺门血管,其中95支(81.2%)CT可见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12支(10.3%)CT可见肿瘤环绕血管生长;10支(8.5%)CT可见瘤栓形成。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中央型肺癌肿块的空间关系,对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气管、支气管、肺门血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的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和DSA、手术资料,以其中行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15例结果为双源组,行单源CT减影法的19 例结果为单源组,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及放射线剂量.结果:双源组19个颅内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7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3个,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85%.单源组23个动脉瘤中,诊断与DSA或手术所见符合18个,部位或瘤体大小不符合5个,单源CT减影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78%.两种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漏诊.双源组15例患者的放射线剂量为(1 259±161)mGy cm,有效剂量(2.90±0.37) mSv;单源组19例患者的DLP检查平均放射线剂量为(2 605±425) mGy cm,有效剂量(5.99±0.98) mSv.双源组放射线剂量明显低于单源组(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与单源CT减影法均能有效检出动脉瘤,但双源CT双能量减影法的放射线剂量相对较少,更具安全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诊断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结果 40例脑血管病变(包括20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及20例脑血管畸形),SWI均清晰显示病变边界及形态异常血管,尤其对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敏感,而常规MRI仅清楚显示24例,另外16例陈旧性出血病变未能显示;12例脑外伤,SWI均显示损伤部位及合并出血,而常规MRI有4例共8处病变未显示;38例脑肿瘤,SWI较常规MRI序列对病变边界及瘤内出血显示更加清楚。结论 SWI序列在显示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创伤,颅脑肿瘤内出血较常规MRI敏感,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