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影响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自动切割活检(automated cutting needle biopsy,ACNB)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采用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ACNB的患者资料,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变部位、大小、良、恶性及穿刺次数等对穿刺活检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89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患者中有80例与最终诊断结果相符,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5%(84.4%~96.6%)、86.7%(79.6%~93.8%)、97.1%(93.6%~100%)、65.0%(55.0%~75.0%)、89.9%(83.6%~96.2%)。经统计学分析,经皮纵隔病变ACNB活检准确性与病灶大小、穿刺次数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层面病灶越大,活检准确性越高;穿刺次数为3次组活检准确性高于<3次组,而与>3次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ACNB对纵隔病变定性诊断准确性高且安全,纵隔病变大小及活检次数可影响活检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TACE术的相关问题.方法 收集5例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合并脾功能亢进.5例患者TACE术前均行肝脏CT扫描,经肝动脉注入低于常规剂量的化疗药和栓塞剂进行化疗栓塞术,并对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脾脏栓塞约60%).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CD4T淋巴细胞、肝功能及血常...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CEA)血清学、细胞学、影像学检测以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清CEA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测,然后对血清CEA检测阳性的156例患者同时进行肺部CT检测,将3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8例进行血清CEA检测的患者中有156例阳性;358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测的患者中有97例阳性;156例CEA阳性病例进行肺部CT检查,其结果中有79例阳性;202例CEA阴性的病例进行肺部C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临床最终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有83例。结论在肺癌的筛查方法中,血清学方法灵敏度高,但特异度较低;细胞学检测特异度高,是肺癌的确诊指标;CT检查特异度高并可以初步确定病变部位;3种方法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肺磨玻璃结节(GGN)肺腺癌中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病例临床及CT影像特征,建立IAC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肺GGN中MIA与IAC病例影像及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中IAC为实验组,MIA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AC的危险因素并建立IAC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列线图量化危险因素。结果 479例GGN病灶纳入研究,其中训练组335例,验证组144例。病灶质量(P=0.001)、深分叶征(P=0.029)和空泡征(P=0.014)是IAC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验证组AUC为0.762,IAC列线图诊断模型预测概率的截断值为0.634。结论 基于临床及影像特征建立IAC列线图诊断模型对IA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低剂量技术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自动切割活检(ACNB)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412例ACNB中146例(A组)采用传统方法引导,266例(B组)采用低剂量技术引导,按图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质量,比较2组穿刺活检准确率、操作时间及辐射剂量,并探讨CT引导中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结果 B组图像解剖结构细节分辨率降低,但不影响穿刺成功率。A、B组穿刺准确率分别为95.9%、95.1%,操作时间为(16±2.2)、(15.9±2.0)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有效剂量为(1.74±0.7)及(0.59±0.14)mSv,B组有效剂量降低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415,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和鉴别肺部病变的重要方法,低剂量扫描、缩小扫描范围及减少扫描次数能显著降低受检者X线辐射剂量,但不影响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比较非肿块样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非肿块样乳腺癌(BCL)的磁共振影像(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女性19例GLM及18例BCL的临床资料(年龄、发热、触痛)、钼靶/超声征象(钙化)、磁共振影像征象(大小、分布特点、强化特点、簇环直径、MIP阳性、TIC曲线、强化区DWI和ADC、未强化区DWI和ADC、皮肤或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差异性。结果:GLM与BCL均为单侧乳腺非肿块样病变,GLM伴或不伴脓肿;GLM与BCL在体检触痛、钼靶/超声钙化、MRI征象(簇环直径大小、未强化区DWI值、未强化区ADC值、皮肤或乳头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M临床上少见,多被误诊为BCL。触痛、钙化及结合MRI征象可提高GL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8.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及双肺,25例弥漫分布,33例均见磨玻璃密度影,15例合并纤维条索影,23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22例见胸膜肥厚,3例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2例呈“白肺”。早期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肺外带胸膜下分布常见,以多发为主,进展期可引起网格样改变呈“铺路石”征,重症期病灶弥漫分布,甚至呈“白肺”,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结论:了解COVID-19的CT表现对早诊断、早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读片窗     
患者 男,17岁。右手运动障碍半年伴头痛、 呕吐加重3月余。体检:神智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 圆,对光反射灵敏;左嘴角略上翘,伸舌略左偏;四肢 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张力稍亢进,右上肢轮替试验阳 性。 CT平扫:左侧基底节区可见5.7 cm×4.0 cm不 均匀性高密度肿块,CT值约45 HU,其内可见多个 小圆形低密度囊变灶和斑点状钙化。肿块周围可见  相似文献   
50.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比剂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药理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回顾性分析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医学影像学领域有关对比剂药理学研究方面的概况及成果,论证及揭示药物应用及药理学研究在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进步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了加强影像药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