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磁共振增强3D-FLAIR序列诊断耳眩晕患者内耳内淋巴积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RI增强3D-FLAIR序列显示耳眩晕(MD)内耳内淋巴积水的价值。方法 在34例患者中筛选57耳,分为MD组、可疑MD组、其他疾病组及正常组。对每耳经咽鼓管咽口注射稀释的马根维显注射液1 ml,24 h后行3D-FLAIR序列扫描。测量并比较各组内淋巴积水的差异;计算该影像方法诊断(可疑)MD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4组平均前庭内淋巴间隙面积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MD组与可疑MD组、其他疾病组与正常组外,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间内淋巴积水分级存在差异(P<0.05);其中MD组与其他疾病组、MD组与正常组、可疑MD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3)。MRI增强3D-FLAIR序列诊断(可疑)MD的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80.77%;影像诊断方法与单纯临床诊断(可疑)MD存在相关性(r=0.50)。结论 MRI增强3D-FLAIR能直观显示内耳内淋巴积水及积水程度,是诊断MD、特别是可疑MD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2.
二价锰离子(Mn2+)具有顺磁性,可作为钙离子类似物利用细胞膜钙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内,并可通过轴突、跨突触运输;由于能缩短T1,Mn2+沉积在组织中,使之在MR T1WI中呈高信号。锰增强MRI(MEMRI)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神经系统的活体动物研究中。本文针对MEMRI在动物嗅觉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病例 男,43岁.左胸壁疼痛1年余入院,呈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尤其他伴随症状.查体及实验宅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将肿瘤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以评估胸部CT检查在预测乳腺癌肿瘤大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文山州人民医院180例经手术取材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胸部CT报告的肿瘤大小结果,肿瘤大小以最大肿瘤直径值定义,记录所有患者的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报告的肿瘤最大直径.通过线性回归及Spearman&#39;s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根据肿瘤的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直径<20 mm组、肿瘤直径≥20 mm组,根据病理组织学亚型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非浸润性导管癌组,并对各亚组之间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预测肿瘤大小方面,胸部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病理学肿瘤直径=CT报告肿瘤直径&#215;1.102-1.136,Spearman&#39;s相关系数r=0.81,P<0.001).纳入对象中绝大部分(n=153,85%)的胸部CT对于肿瘤大小的报告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但有18例患者(10%)肿瘤大小被CT检查低估(平均低估值为11 mm.估值范围:6~36 mm),9例(5%)被CT检查所高估(平均高估值为10 mm,估值范围:6~19 mm).亚组分析中,肿瘤<20 mm组、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的吻合率要相应地优于肿瘤≥20 mm组以及非浸润性导管癌组.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胸部CT与病理学报告确定的肿瘤大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肿瘤<20 mm、组织学亚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其胸部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吻合率更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化疗前表观扩散系数(基线ADC值)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9例经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 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患者分别为19例、23例、14例和13例.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有24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p),45例为非病理完全缓解(NCRp).分析基线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之间及CRp组与NCRp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基线ADC和rADC预测病理反应的效能.结果:基线ADC值和rADC值在4种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DC值在CRp组和NCR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rADC值在CRp组与N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预测病理反应的效能.各亚型乳腺癌的基线ADC在CRp组及NCR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和Luminal B的基线rADC值在CRp组和NCRp组间有差异(P<0.05),且具有预测相应亚型乳腺癌病理反应的效能(AUC>0.5).结论:基线r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病灶是否达到CRp,且Luminal A和Luminal B的基线rADC值具有评估相应亚型乳腺癌病理反应的效能.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过程中检查床位置偏离中心定位时床位高低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仿真人体模型胸部在7个不同检查床高度进行扫描,对比偏离中心程度与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间的差异。结果:从最低床高至最高床高,管电流时间乘积、CTDIvol与DLP不断下降,与检查床高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P<0.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管电流时间乘积(r=-0.98)、CTDIvol(r=-0.977)、DLP(r=-0.974)。不同检查床位置图像的CT值与标准CT值偏差具有统计学差异,上胸气管旁(F=35.37,P=0.00)、上胸背部(F=72.15,P<0.001)、中胸心脏(F=4.06,P=0.014)、中胸背部(F=72.46,P<0.001)、下胸肝脏(F=3.15,P=0.036)、下胸背部(F=19.23,P<0.001)。在上胸背部、中胸背部、下胸背部,当检查床位置偏离中心越大时与标准CT值偏差越大。检查床位置越低时CT值比标准CT值越小,检查床位置越高时CT值比标准CT值越大。上胸背部(F=9.28,P<0.001)、中胸背部(F=4.13,P=0.014)、腹部背部(F=4.37,P=0.011)的图像噪声在检查床位置偏离中心时具有统计学差异,且随检查床从最低到最高依次增大,在检查床位置最高时达到最大值。结论:检查床位置的高低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位置偏高对CT值测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位置偏低会导致辐射剂量增加。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在化疗前3 d内、第一周期化疗后3 d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采用设备自带后处理软件生成ADC图,勾画并测量化疗前后整个瘤体的ADC值,用直方图分析软件获得ADC值分布直方图。将20例患者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ADC直方图和平均ADC值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中有效组(11例)ADC直方图平均值右移,而无效组(9例)ADC直方图显示平均右移不明显甚至左移;两组间平均ADC值变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ADC直方图有助于评价肺癌化疗早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磁共振纹理分析评估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异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3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根据免疫组化或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四型,利用第三方软件手动勾画病灶所有层面融合为三维感兴趣区并提取纹理特征(18种),采用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uminal A型90例,Luminal B型115例,HER-2过表达型66例,TNBC型82例。四种亚型中发病年龄、标准差、方差、范围、偏度、峰度、均匀性、能量、熵、惯性矩、聚类萌、聚类突、总均值、最小强度、最大强度、表面积体积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Luminal A型与HER-2过表达型、TNBC型均有14个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TNBC型分别有12、11个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与TNBC型间均有6个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动态增强MRI纹理分析证实不同亚型乳腺癌具有异质性,纹理特征能够很好地区分HR+与HR-型乳腺癌,纹理特征是潜在评估乳腺癌异质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0.
病例女,58岁,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肿块就诊,无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大便通畅,无便血;已婚,月经量中等,无痛经史;无外伤及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34×1012 L-1,血红蛋白156 g/L,血小板286×109 L-1;肿瘤标记物正常. 超声表现:右上腹见一肿块图像,上缘紧贴肝脏,胆囊受压,大小约12.9 cm×11.3 cm×8.5 cm,形状呈类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为低回声,分布不均,可见片状液性回声,后方回声无变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