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36例肋骨骨折的X线漏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鉴漏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X线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165例,其中漏诊36例。结果X线漏诊的原因:①检查方法不当;②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③阅片时不够全面、细致,或经验不足;④忽视了与胸部合并症之间的联系。结论X线检查仍是诊断肋骨骨折极为重要的手段,并对肋骨骨折合并症诊断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平片。结幂本组31例共38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28例,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肱骨近侧干骺端1例。桡骨远侧干骺端1例。双侧发病7例,单侧发病24例。其X线表现:1.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的皮质;2.椭圆形透光区,界线清晰,与骨干长轴一致,并可见硬化缘或正常骨密度的边缘;3.病变内残留的骨嵴使病变呈多房样改变,其内无钙化。4.病灶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具有特征性的x线表现,结合,临床及典型发病部位,平片可以明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急性或急性早期出血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b=1000,以下为同等数值)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提高影像诊断的可靠性.收集临床症典型的三天以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对经过DWI检查的38例脑出血患者的DWI图进行分析,同时进行 ADC图扩散系数值的相关比较,影像表现与DWI图像表现大致相当,并对ADC图像上病灶中央和外周水肿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做了相应测量分析.结论 结合临床病史,认真分析DWI影像表现,对超急性与急性脑出血完全可以作出准确诊断;ADC图的影像表现可以参考,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诊断帮助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的狭窄程度与心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例单纯性右冠状动脉混合性斑块狭窄患者、100例左冠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狭窄患者和50例健康者分别设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对照组,再根据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将研究2组分为A、B、C、D四个亚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128层螺旋CT检查。结果研究1组、研究2组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均较对照组差(P 0.05)。研究2组中,A、B组的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C、D组心功能与其他三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心功能越差。结论 128层螺旋CT能够明确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能够为医师评价患者动脉狭窄程度与心功能关系提供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手术检查为准,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人数为100例,准确率为100%;CT检查出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86例,检查准确率为86.00%,核磁共振检查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人数为98例,检查准确率为98.00%.检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较高.结论:将核磁共振用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指导手术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9岁,左鼻渐进性鼻塞2年。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左鼻腔塞满荔肉样新生物,质软,触之不易出血,后鼻孔内亦可见荔肉样新生物。CT表现:左侧鼻腔及上颌窦内可见一相连之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尚均匀,CT值为36Hu,其中可见小点状钙化影。鼻窦自然孔明显扩大,鼻腔外侧壁局部骨质吸收破坏,余上颌窦壁骨质增厚。CT诊断:左侧鼻腔及上颌窦良性肿物,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性大。手术见左鼻腔荔肉样新生物,上颌窦有大量灰白色胶冻样物积聚,质稍粘,取出后见粘膜尚完整,窦腔内未见新生物,无活动性出血。病理诊断:(左鼻腔肿物)炎性鼻息肉。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因(15~30 ml中小血肿)基底节区(BJR)高血压脑出血(HICH)内科保守治疗与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SH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后则采取对照组治疗方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3例(9.09%),其中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8例(23.24%),其中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73,P< 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27±1.69)d比(11.46±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6.58±4.02)d比(22.14±4.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0,P< 0.05);治疗后2w、4w及12w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w、4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2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马德隆氏畸形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16例马德隆氏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平片。结果18例中,男5例,女13例,年龄3—32岁,平均12.6岁,有家族史7例,双侧发病13例,占72%;合并骨软骨瘤4例。其X线表现为:①桡骨下端内侧1,3发育不良;②桡腕关节面角度变小;③月骨向桡侧半脱位;④尺骨下端向后脱位;⑤远侧尺桡关节间隙增宽。结论马德隆氏畸形具有典型X线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详细、可靠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肿物10余年,大小约2.2cm×1.2cm,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压痛.10年来颈前肿物无明显增大缩小,无破溃倾向,无声嘶、喉痛、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紫绀、呛咳、吞咽困难,无明显饮食及情绪异常,无心慌多汗、低热及盗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层(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重建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腹腔动脉正常位置、腹腔动脉夹角、腹腔动脉主干的长度、腹腔动脉主干及分支的管径、腹腔动脉正常分支及变异。方法收集430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且腹腔动脉无基础疾病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年组、少年组、学龄组、学龄前组及婴幼儿组。从腹腔动脉开口的位置及与肠系膜上动脉的间距系、与腹主动脉的夹角,腹腔动脉主干的长度、腹腔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管径、腹腔动脉正常分支及变异等方面,系统地观察与分析正常腹腔动脉的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分析腹腔动脉的变异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婴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儿童腹腔动脉于腹主动脉开口处纵轴位置在脊柱上的投影与成年组、少年组、学龄组在分布上比较要高一个椎体,且随年龄增大而下移,但下移范围在一个椎体内。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最大间距及平均间距从婴儿到成人随年龄组增高而增加。腹腔动脉长度最大值及平均值在成年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腹腔动脉干管径、胃左动脉管径、肝总管管径、脾动脉管径在成人前随着年龄增大管径增宽;腹腔动脉干管径与腹主动脉比值在成人前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结论腹腔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且以成年人为主。腹腔动脉狭窄最主要的病因是膈肌中脚压迫。轻微狭窄及轻度狭窄的病例大部分在安静、餐后及活动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狭窄者安静时出现腹痛者约31%;重度狭窄患者安静时出现腹痛症状者较其他组明显增高,且大部分安静时有腹痛症状者腹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