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导向下在肺部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在螺旋CT导向下肺部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65个病例共穿刺68个病灶及临床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个病灶穿刺72针次,穿刺成功率100%,获得正确诊断率93.8%(61例)。其中鳞癌28例,腺癌20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性假瘤3例,肺结核瘤4例,原发病灶不明确的转移瘤4例,恶性淋巴瘤1例。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出血,气胸发生率6.1%,出血发生率为12.3%。结论 螺旋CT导向下肺部穿刺活检术属微创性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有效,成功率高,诊断准确,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 ,并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的MRI表现、诊断及分期与手术及临床作了对照分析 ,其中鳞癌 6 1例 ,腺癌 7例 ,腺鳞癌 2例 ;年龄 2 3~ 85岁。MRI扫描序列如下 :轴位T1WISE ,轴位及矢状位T2 WITSE ,冠状T2 WISPIR ,及Gd DTPA增强后的轴、矢、冠状面T1WISE。结果 :( 1)所有扫描序列中 ,以T2 WI观察效果最好 ,宫颈癌组织通常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 ,而正常宫颈基质呈低信号 ,宫颈内膜及粘液与宫旁脂肪呈明显高信号 ;三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对比噪声比 (CNR)。( 2 )MRI对判断肿瘤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意义重大。 ( 3) 70例宫颈癌患者分期结果为 :Ⅰb2例 ,Ⅱa 2例 ,Ⅱb 39例 ,Ⅲa 3例 ,Ⅲb 10例 ,Ⅳa 11例 ,Ⅳb 3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宫颈癌的准确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 ,分期客观准确 ,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并且是无放射性检查方法 ,建议对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检查。  相似文献   
43.
张纪兴  胡泽丽  程国华 《中国药房》2011,(47):4447-4449
目的:优化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方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结合遗传算法寻优,确定反应温度、搅拌速率、乳化剂浓度、交联剂用量,提高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优化微球粒径,降低跨距,实现微球制备工艺参数及其多指标的同步优化。结果:优化的模型结果为反应温度18.2℃、搅拌速率1167.6r·min-1、乳化剂浓度12.2%、交联剂用量1.5mL,微球的载药量43.2%、包封率49.5%,粒径8.6μm、跨距1.0,验证试验数据与模型优化预测结果吻合。结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结合遗传算法寻优,可以实现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参数及其多指标的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治疗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再给予早期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量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5.
VEGF-C及其受体Flt4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明  徐岗  邵中夫  谭小军 《广西医学》2009,31(5):635-637
目的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在食管鳞癌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为59.2%(29/49)和12.2%(6/49);Flt4在食管鳞癌及其周围正常食管组织中表达率为55.1%(27/49)和8.89%(4/49);VEGF—C与其受体Flt4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VEGF—C、Flt4的表达程度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VEGF—C/Flt4调控系统在食管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VEGF—C/Flt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及骨髓反应的疗效。方法 86例恶性肿瘤按常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参麦组化疗的同时予参麦注射液100 ml静滴,连续10 d,对照组不用参麦注射液。化疗前后监测患者骨髓功能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参麦组化疗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未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心电图变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反应及心脏毒性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毁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2个病灶)行16层螺旋CT引导下射频毁损治疗.治疗中,利用多层CT软件功能,对病灶处进行二维多层面和三维重组,观察治疗针在病灶所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治疗后1月或半年后再行CT扫描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治疗针在病灶所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显示明确,特别是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更能清晰观察针尖所处的位置,病灶毁损较为完全.治疗后即行CT扫描,32个病灶周边都有渗出;有25个病灶密度减低;7个病灶密度变化不大.有18个病灶内部呈单个或多个小气泡影.1月或半年后CT复查显示,有2个病灶完全消失,25个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个无变化,3个增大.8例有肺部症状及体征者治疗后消失或减轻好转.结论:射频毁损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有确切疗效,16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组图像能准确引导治疗针进入目的位置,特别是对靠近心脏主动脉等重要器官的病灶射频毁损治疗比普通CT定位更精确、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9.
小儿脑瘫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小儿脑瘫的定义和诊断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  相似文献   
50.
子宫动脉不同部位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威  黄益  汤日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30-343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不同水平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PVA微粒或平阳霉素加碘油乳剂栓塞子宫肌瘤87例,其中插管至子宫动脉栓塞主干52例,35例有卵巢支、输卵管支显影者则使用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分支末梢。结果:病人症状缓解率为93.5%,月经过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3个月内恢复正常。副作用: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6~24个月肌瘤缩小率在53.5%~81.0%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其分支末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