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巨大外生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及在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子宫肌瘤且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资料56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了解肿瘤供血动脉的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56例66个子宫肌瘤中,供血动脉显影率100%(66/66),双侧子宫动脉子宫支(UB)供血的发生率98.5%(65/66),卵巢动脉(OA)侧支供血发生率33%(37/112),肿瘤起源诊断准确率96.4%(54/56)。结论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UB供血,部分患者OA参与侧支供血。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对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膀胱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并分析近3年经我院16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的23例膀胱脐尿管结石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3例脐尿管结石中,多发结石17例,单发结石6例,结石发生部位在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10例,脐尿管近膀胱段5例,膀胱壁内及脐尿管近膀胱段8例;结石表现为小点状、类圆形或串珠状高密度影,边缘光整。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及多种后处理技术的方法,CT图像解剖层次清晰,明显提高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在膀胱脐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12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72个病灶,常规MRI平扫、LAVA增强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 s/mm2),对比分析LAVA三期扫描(A组)、DWI(B组)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肝结节病及小肝癌检出和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结节检出方面:A组检出146个结节,B组检出138个,C组检出172个,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6,P<0.01)。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6个病例中,A组诊断正确82例(70.7%),B组诊断正确76例(65.5%),C组为108例(93.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对比χ2=19.653,P<0.01;B组与C组对比χ2=21.274,P<0.01)。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有助于提高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增加诊断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外生性肝细胞肝癌的MSCT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肿瘤定位及周围器官侵犯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例25个EHCC最大径6.5~17.5cm,平均10.8cm。肿瘤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处,基底连接23处,起源于肝右叶及尾状叶者(12个)由肝右动脉分支供血,左叶者(11个)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MSCTA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5/25)。肿瘤侵犯周围器官4例5处,MSCTA仅显示3处侧支供血动脉。结论:MSCTA通过显示EHCC供血动脉,能准确进行定位诊断,对判断周围器官的侵犯亦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RVT)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诊RVT患者8例,慢性期RVT并左肾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例,均行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血管生长技术(addvessel,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RVT、肾静脉侧支循环表现。结果13例RVT患者中,首诊8例(双侧3例,左侧5例),CT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示肾静脉主干及分支内见充盈缺损影,4例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内,1例合并左腰静脉干、左睾丸静脉内血栓,1例左睾丸静脉侧支循环形成。慢性期5例,CT平扫左。肾静脉结构显示不清,左肾静脉主干4例不显影,1例细如线样,均显示左卵巢静脉曲张,右卵巢静脉、双侧髂内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结论MSCTA能准确诊断RVT及肾静脉侧支循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且行腹部MSCTA检查的病例230例,采用容积再现(VR)和血管生长技术(AV)对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及吻合支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230例检查者中,ASPDA、PSPDA、AIPDA、PIPDA直径分别为(1.50±0.15)mm、(1.60±0.16)mm、(1.50±0.10)mm、(1.70±0.11)mm,显示率分别为90.4%(208/230)、95.7%(220/230)、87.8%(202/230)、90.0%(207/230)。前、后动脉弓直径分别为(2.90±0.15)mm、(3.00±0.17)mm,显示率为53.0%(122/230)。胰背动脉直径(0.80±0.15)mm,显示率为74.8%(172/230)。PSP-DA、PIPDA起源变异发生率为3.0%(7/230),其他侧支吻合发生率为5.2%(12/230)。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吻合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