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1.
目的:评价不同的频率编码方向对于垂体微腺瘤3.0T MR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指导该病MRI参数的选择。方法:选取14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3.0T MR扫描仪分别于垂直频率编码方向(上/下)和水平频率编码方向(左/右)上行冠状面T1WI、T2WI及T1WI增强扫描。由两位神经放射学专家按照一个5级评分标准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能极好地显示瘤体,4分;足够用于诊断,3分;能用于诊断,2分;不能用于诊断,1分;无阳性发现,0分。将两位专家对每组的评分取平均数作为最终评分,两组间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除2例患者在两组图像中均无阳性发现外,其余1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垂体微腺瘤。对于T2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质量优于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所获得图像,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T1WI平扫图像,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0T MR扫描仪进行垂体微腺瘤成像,频率编码方向对T2WI平扫图像和T1WI增强图像质量影响较大,水平(左/右)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的质量比垂直(上/下)频率编码方向扫描所得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22.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CTA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109例患者及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9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量进行评价。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7±4.78和4.36±0.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辐射量分别为(3.13±0.57)mSv和(10.21±2.43)mS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心率(<75次/分)范围内,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诊断质量与后门控具有一致性,且前门控明显降低了辐射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大气道原发性弥漫性淀粉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大气道淀粉样变性患者,对多层螺旋CT上病灶的分布、形态,气管支气管壁的厚度、密度及管腔的形态等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呈连续性,其中1例累及喉及气管,1例累及气管至第1级支气管,1例累及气管至第3级支气管,2例累及气管至第4级支气管,2例累及气管至第5级支气管.大气道表现为软骨环下的管壁围管性增厚,气道厚度为3.2~5.9 mm,中位数为5.5 mm.气道内膜面凹凸不平5例,2例尚光滑.6例气道壁有钙化,且支气管钙化程度较气管明显,钙化呈点状、片状及环状.7例气道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仅1例气道有闭塞.结论:大气道原发性弥漫性淀粉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气管及大支气管的连续性围管性管壁增厚,内膜面多凹凸不平,管壁可合并钙化,支气管钙化较气管明显.  相似文献   
24.
基于医学影像构建的人工智能(AI)系统已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然而,距离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就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模型泛化性、生物学可解释性、医学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等方面来探讨医学影像AI的进展与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有必要引入更多新技术、新理论,构建高效、泛化性强的医学影像AI标准化数据库,积极推进医学影像AI在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