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椎体良恶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椎体良恶性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1例共58个病变椎体均做了MRI常规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良性组20例32个骨折椎体,恶性组8例18个椎体,结核组3例8个椎体,正常对照组31个椎体。b值为600s/mm2,分析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DWI信号特点,并测定ADC值,定量分析比较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良、恶性组,恶性组与结核组之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良性组、恶性组、结核组以及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44±0.41)×10-3mm2/s、(0.94±0.17)×10-3mm2/s、(0.98±0.13)×10-3mm2/s、(0.42±0.16)×10-3mm2/s。病变组AD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良性组明显高于恶性组(P<0.01),恶性组与结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恶性组95%可信区间上界1.02×10-3mm2/s定为良恶性椎体骨折ADC值界值,诊断敏感性72.2%,特异性90.6%。结论DWI对脊椎良恶性骨折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眼眶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蒯新平  王胜裕  陶晓峰   《放射学实践》2013,28(6):692-694
眼眶大部分病变在常规MRI图像上容易诊断,但如淋巴瘤与炎性假瘤等鉴别诊断困难。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较成熟的技术,已运用到全身各个系统。本文主要是对该技术在眼眶疾病中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MR扩散加权成像对眼眶肿块图像质量及ADC值影响。方法:对81例眶内肿块术前行DWI检查和MRI常规扫描。每次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即b=0和/或400、700、10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进行DWI检查。计算不同b值(400、700、1000s/mm2)下病灶信号-噪声比(SNR)、病灶-对侧颞叶脑白质对比噪声比(CNR)、病灶的ADC值、病灶与对侧颞叶白质ADC的比值(ADCR)。结果:眼眶肿块在DWI400、DWI700、DWI1000的SNR分别为(85.10±48.90)、(61.46±37.00)、(42.9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54,P=0.000);CNR分别为(28.36±26.67)、(20.11±17.19)、(16.59±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9,P=0.000);ADC值分别为(1.42±0.44)×10-3、(1.25±0.43)×10-3和(1.16±0.4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2,P=0.000);ADCR值分别为(1.47±0.45)、(1.39±0.46)、(1.37±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9,P=0.303)。结论:b=700s/mm2是眼眶肿块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眼眶肿块DWI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32例33个PAD患者,均做了常规MRI抑脂T2WI扫描及T1W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MRCP检查。结果:33个PAD直径0.6~3.5cm,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缘,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囊袋状影,抑脂T2WI上见19个(57.6%)有气-液平面,10个为单纯液体的囊样信号影,4个单纯气体影,MRCP上均清晰显示呈高信号囊袋状或“草莓”状影,22个(68.8%)清晰显示PAD与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相连的细长窄蒂。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单纯胆总管扩张,1例胆总管囊肿,1例单纯胆囊结石,4例胰腺炎,1例胰管扩张。结论:MRCP对PAD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膜瘤的MRI诊断及相关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确诊的75例脊膜瘤病人的MRI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 75例均为单发,颈椎20例,胸椎53例,腰椎2例.72例发生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3例发生在硬膜外.椎管内背侧60例,腹侧12例,3例累及椎管内外.圆形及卵圆形50例(占66.7%),宽基底丘状22例(约占29.0%),哑铃状 3 例 ( 约占 4.3%).1例哑铃状肿瘤最大,大小约4.0 cm×3.5 cm×1.5 cm.最小肿瘤直径约1.5 cm.FSE 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绝大多数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27例出现"硬膜尾征".病人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术后随访65例,症状明显好转组50例,不明显好转或加重组15例.结论 通过MRI检查,绝大多数脊膜瘤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小肾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其扫描计划.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7个,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17个癌灶中,平扫11个等密度,稍高密度及低密度各3个,2个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7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10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14个癌灶邻近肾皮质显影模糊或中断;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15个癌灶邻近肾盏或肾盂有受压征象.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皮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胰腺癌(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5例正常对照组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b值取0、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病灶、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胰腺DWI信号特点,并测定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31例胰腺癌中,27例呈高信号,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及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均呈高信号,胰腺癌组、剩余胰腺实质区、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57±0.26)×10-3 mm2/s、(1.93±0.49)×10-3 mm2/s、(1.77±0.19)×10-3 mm2/s,胰腺癌组ADC值低于剩余胰腺实质区(t=3.61,P<0.001)、低于对照组(t=3.21,P<0.01),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4,P>0.05)。结论:DWI可清晰显示胰腺癌病灶及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灶,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半月板MR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膝关节半月板的MRI检查技术以及正常和病变半月板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丁庆国 《放射学实践》2008,23(5):507-510
目的:探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相或反相位成像(FSPGR IP/OP)技术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6例含脂病变(其中脂肪肝12例、肝细胞癌合并脂肪变性7例、肾上腺腺瘤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例、脂肪肉瘤2例),全部病例均作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反相位(FSPGR IP/OP)成像,分析病变在IP/OP像上的信号变化。结果:46例含脂病变OP像与IP像比较,呈全部或部分信号衰减。结论:FSPGR IP/OP技术可敏感地检测病变中的脂质成分,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