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关于骨转移瘤常规分割放疗组与低分割放疗组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病人,28例采用常规分割,DT200CGY/次,每周5次,DT3000~5000CGY;20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400~500CGY/次,每周2~3次,DT2500~3000CGY。结果放疗起到了明显的止痛作用,常规分割放疗组与低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原则应根据病情及预计生存期长短来决定。对一般情况好,预计生存期长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给予大剂量长疗程的常规分割,而对于那些病情相对较重,行动又不方便,无望长期生存的病人,应采取低分割照射,且见效快,同样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体瘤中乏氧区的存在是影响放疗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之一[1].在一个基因启动子内利用乏氧和射线应答元件联合,限制治疗基因仅在乏氧和/或受照组织激活,可提高治疗比率.该文研究目的是构建包含HREs和CArG元件的乏氧-辐射嵌合性基因启动子,并观察乏氧及照射时该启动子诱导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BEL7402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辅助作用。方法1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FDG PET和CT检查,利用CT和FDG PET-CT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CT和GTVPET-CT),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除2例外,其他患者的GTVCT和GTVPET-CT均不同,其中5例GTVPET-CT大于GTVCT,平均增加29.2cm^3;6例GTVPET-CT小于GTVCT,平均减少41.6cm^3。结论与单纯CT图像相比,FDG PET-CT融合图像不仅能更好地分清肿瘤与正常组织,而且对纵隔淋巴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通过探测肿瘤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的大小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生物学行为、监测放化疗的疗效和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等.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是目前最常用的PET显像药物,主要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情况,18F-FDG的吸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代谢特征、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进而为反映肿瘤的预后提供了分子基础.综述了18F-FDG PET在头颈部肿瘤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癌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研究表明,抑癌基因KA11具有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但在胃癌中研究较少。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A11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对它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以求阐明KA11在胃癌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疗效的判断对抗肿瘤治疗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快速成像技术,它无需应用对比剂或示踪剂并以表观弥散系数(ADC)定量分析组织水分子弥散程度的变化。目前,DWI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疗效的监测和评估并通过ADC值的变化来判断疗效,特别是早期疗效。研究表明多数肿瘤在有效治疗后表现为ADC值的升高,同时,DWI在肿瘤疗效评估中仍然面临着挑战及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A)的中长期效应。方法:随访193例伽玛刀治疗后的NFA,分成单纯伽玛刀治疗组与外科手术后加伽玛刀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46.2个月(36~90个月)。单纯伽玛刀治疗组68例,手术加伽玛刀治疗组125例,平均周边剂量14.5Gy。结果:单纯伽玛刀治疗的68例NFA患者中,肿瘤缩小46例(67.6%),肿瘤大小无变化19例(27.9%),瘤体增大3例(4.4%),肿瘤控制率95.6%(65/68)。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例(2.9%),视力视野障碍加重2例(2.9%)。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加伽玛刀治疗的125例NFA患者中,肿瘤缩小81例(64.9%),肿瘤大小无变化35例(28.0%),肿瘤增大9例(7.2%),肿瘤控制率92.8%(116/125)。新发垂体功能低下者7例(5.6%),未发现有视力受损。随访193例患者肿瘤总控制率93.7%(181/193),出现新的垂体功能低下9例(4.6%)。结论:伽玛刀治疗NFA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TVN),根据术后病理分析PET-CT在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中的价值。结果13例由CT确定的GTVN(GTVN-CT)与病理一致,19例基于PET-CT的GTVN(GTVN-PET-CT)与病理相符。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改变了15例由CT确定的GTVN和其中10例的CTVN。PET-CT导致GTV缩小(GTVN-PET-CTGTVN- CT的12例共涉及22组淋巴结,其中9例CTVN亦扩大。GTVN-PET-CT>GTVN-CT的亚组分析显示,PET-CT确定的淋巴结GTV准确率高于CT(67%:25%,P=0.041)。结论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势使之可作为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邢军  李建彬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5):294-296,300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是肺癌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现将近年来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s,DVH)有关参数评估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并作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