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患者 女,54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呈间断性发作,伴全身乏力,无腹痛、腹胀.在当地医院做胃镜示"慢性胃炎",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示HGB76g/L.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显示距回盲瓣口约60cm处肠腔内见一孤立、细长、边界光滑的腔内肿块,呈棒状,其纵轴与肠管长轴平行,病变在肠腔内有一定的移动度,邻近肠管黏膜形态正常,管壁柔软,蠕动对称(图1、2).拟诊:回肠息肉.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DSA造影,其中肾外伤出血21例,医源性损伤6例。27例中23例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4例经导管局部灌注立止血。结果:DSA影像清晰显示损伤部位位于肾段或段以下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快捷、彻底。手术平均用时仅40分钟。术后1-4天出血即停止。经输血,扩容后,血压和血红蛋白回升,随访无复发性血尿。结论:DSA检查为肾动脉出血栓塞治疗提供了,确切、实时的图像,为介入栓塞的操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客观、及时地评价了介入栓塞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44.
45.
随着磁共振三维平衡超快速场回波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心脏及血管成像增加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就该技术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前瞻性研究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肿瘤血管,并评估CT灌注参数与肿瘤分级及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 手术不能切除的HCC及肝转移患者30例(HCC组25例、肝转移组5例)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接受动态首次通过CT灌注扫描。收集数据计算CT灌注参数(肿瘤组织和肝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其中有4例患者在30小时内再行1次CT灌注扫描,以检验本研究的可重复性。CT灌注参数在不同级别的肿瘤、有无门静脉癌栓、肝硬化、无肝外转移患者中进行比较,并且评估CT灌注参数与AFP的相关性。应用单向方差分析来统计处理CT灌注参数在各个比较中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的可重复性检验良好(r=0.9,P〈0.0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与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的HCC-CT灌注值高于低分化肿瘤(P〈0.05)。有或无门静脉癌栓、有或无肝硬化患者的CT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的CT灌注值低于其他肝外转移。CT灌注参数与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是一项可行的、可重复性定量分析进展期肝癌肿瘤血供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CT导引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肾囊肿153例,囊肿大小在3.0cm~24cm,使用20G chiba针,长度在7.5cm~20cm,抽出透明囊液15ml~4800ml注入99.9%的无水乙醇。治疗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最长时间为3年。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4.4%,无并发症。结论:CT引导穿刺定位精确,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
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穿刺右侧股动脉后,将5FYashiro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髂内动脉造影,对部分疑有病变部位以3F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造影有阳性发现时,保留靶血管内导管,将患者送往外科手术;对有栓塞适应证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结果血管造影阳性率为66.67%(12/18);5例可见对比剂外溢,间接征象包括肿瘤血管及染色2例,血管性病变5例。6例DSA阴性。5例经导管栓塞后即刻止血。结论 DSA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曝光等级在新生儿床旁摄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新生儿病房摄取床旁正位胸部X射线片患儿200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00例患儿采用常规CR处理方法,乙组100例患儿采用降低曝光条件(固定管电压,降低曝光量)、提高后处理曝光等级的方法.对两组所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甲片率为64.0%(64/100),乙组甲片率为80.0%(8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0,P=-0.018)。结论在新生儿床旁胸部摄片时,采用优化摄影条件与增加CR曝光等级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床边摄片照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