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女17岁。腰部间歇性胀痛3年,1周前B超、CT发现左肾上极囊肿入院。无发热及肉眼血尿。体检:腹平软,双肾区无明显隆起,左肾区轻度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见少数红、白细胞,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因右眼外伤后疼痛、视力下降、无法睁眼3周,于2006年1月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周前在树林里行走时摔倒,致右眼疼痛、出血,立即来我院行清创缝合处理,因经济拮据未行眼眶CT检查,在当地医务室行抗感染治疗.6 d后拆线,但仍无法睁眼,同时合并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再次到我院就诊,眼眶CT检查结果提示右侧眼眶内块状低密度及条状稍高密度混合影(图1),诊断为右眼球后积血、右眼眶软组织挫伤.  相似文献   
13.
<正>多发性硬化是以白质脱髓鞘改变为特点,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之一。时间和空间多发性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症状典型患者诊断依据较为充分,而仅以单个巨大脱髓鞘性假瘤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笔者报告1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近年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Gd-DTPA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的能力。方法 对10例MR增强扫描疑似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随机分配对比剂注射顺序,行钆布醇(0.1 ml/kg体质量)和Gd-DTPA(0.2 ml/kg体质量)MR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对比剂MR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的能力,并比较二者转移瘤SNR、CNR及对比强化值(CE)的差异。结果 钆布醇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5个,Gd-DTPA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2个,显示转移瘤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72)和(3.24±0.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对比剂后延迟3 min、7 min及10 min,钆布醇增强MRI中转移瘤SNR、CNR和CE均高于Gd-DTPA增强MRI(P均<0.05),各延迟时间点间SNR、CNR和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Gd-DTPA增强MRI比较,钆布醇增强MRI显示脑转移瘤更加清晰,能检出更多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CT联合MRI检查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45例,45例患者均进行了MRI及CT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对CT、MRI检查中的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分析MRI联合CT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临床价值。结果 CT平扫脑胶质瘤主要表现均匀或者不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杂病灶,11例患者可见钙化影。增强扫描中,6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未见明显强化,17例星形细胞瘤明显强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6例患者呈现花环状强化。MRI平扫中胶质瘤实质部分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3例患者累及2个脑叶,3例患者累及3个脑叶,45例患者中以颞叶、额叶受累多见;增强扫描中脑胶质瘤强化特征主要为边缘强化、结节强化。CT联合MRI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77%、100%,单纯CT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灵敏度(80.00%)、单纯MRI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特异度(82.22%)明显低于CT联合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检查诊断脑胶质瘤灵敏度、特异度高,可有效显示病灶累计范围、图像表现特征,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窗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早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CT、CT窗技术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同时观察比较不同窗宽下AS早期斑块显示率。结果 CT窗技术对AS早期斑块诊断准确率为95.0%,显著高于常规CT的83.3%(P0.05)。窗宽均为200Hu时,窗宽250Hu下AS早期斑块显示率95.0%,均明显高于窗宽300Hu、350Hu、400Hu、450Hu下AS早期斑块显示率的81.9%、53.0%、2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窗技术相比常规CT在AS早期斑块显示上有明显优势,且在窗位200Hu,窗宽200-250Hu时对AS早期斑块显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