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1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7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科学   456篇
综合类   24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0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6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人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hTSLP)是一种结构类似IL-7的新型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其mRNA主要表达于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病理状态下,TSLPmRNA在一些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表达增加.hTSLP直接作用的效应细胞主要是树突状细胞(DC),通过调节DC的成熟来发挥作用.一方面.hTSLP-DC在外周能够诱导初始T细胞向一类特殊的Th2细胞分化,从而启动炎症反应;另一方面,hTSLP-DC能够促进胸腺中CD4+CD25-T细胞分化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从而在免疫耐受的发生和调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2.
乳腺微浸润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和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MIC,按文献报道诊断标准分为两个亚型,并对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指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MIC占同期乳腺癌的1.5%,乳腺钼靶拍片85.0%的病例(34例/40例)显示不同程度的泥沙样钙化。粉刺型和高核分级的导管内癌更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2.5%(1例/40例)。31例平均8个月随访显示无复发及转移。两亚型各指标比较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是一种少见、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建议诊断标准:单个浸润灶时,最大径应〈2mm;出现几个浸润灶时,其中单个浸润灶的最大径应〈1mm,且几个浸润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整个肿瘤组织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制定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配对研究方法对168例医院感染癌症病作168名对照病例进行了配对调查。结果:(1)抗肿瘤经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癌症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X^2=107.02,P〈0.01,OR=13.6,95%CI7.16~21.78)。(2)各种介入性检诊或治疗手段的应用也是造成癌症病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  相似文献   
34.
全乳腺大切片技术是将手术切除的全乳腺及肿瘤标本整体片状切开、取材,制成大切片进行镜下检查。由于其取材方法及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选择性全乳腺大切片和全乳腺次连续大切片两种。前者是选择性的切取包括肿瘤在内的乳腺整体片状组织块制片,进行镜下检查,国外于本世纪20~50年代已利用此法检查乳腺癌标本。后者是将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全乳腺标本每隔一定距离连续片状平行切开,全部取材制片,进行镜下观察,60年代末以来国外学者陆续将此法用于乳腺癌标本的检查。我室1988年以来已用此法检查了乳腺癌标本700余例。由于全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VEGF与nm2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及nm23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nm23阳性表达率则为4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两者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VEGF与nm23基因协同促进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共同检测可做为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6.
临床上消化道的多原发癌并非少见,但分析食管癌伴消化道其他部位癌的报道不多。本现将我院收治的19例食管癌伴消化道癌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学、临床特性、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37.
≤3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研究198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间169例30岁及以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0岁女性乳腺癌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4.4%、55.9%和53.4%,平均生存时间为(110.39±9.2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患者是否结婚、是否处于妊娠哺乳期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结论患者是否结婚、是否处于妊娠哺乳期及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30岁及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中VEGF、flk-1、flt-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VEGF、flk-1、fl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88.3%、80.0%,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并且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包膜、瘤栓、直径大小均有相关性.结论:VEGF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细胞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越强,并且VEGF与flt-1/flk-1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应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9(CK19)RT-PCR检测法提高其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73例,其中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的29例,对前哨淋巴结(SLN)进行了CK19 RT-PCR检测.采用专利兰进行SLN识别.RT-PCR法检测CK19 mRNA表达.结果:SLN识别成功67例,成功率为91.8%(67/73).对上述67例的SLN转移的常规病理诊断的敏感度68.8%(22/32),准确率85.1%(57/67).在行CK19 RT-PCR的29例中,检测出常规病理未检出的微小转移病例8例.敏感度90.0%(18/20),准确率93.1%(27/2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应用CK19 RT-PCR检测SLN的微转移,可提高敏感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或CT检查诊断困难的患者行菲立磁增强MR检查.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增强前后T1WI及T2WI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变化的显著性.结果:增强后肝脏实质T2WI信号明显降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变化不同.病变的检出量增加,显示更清楚.结论:菲立磁增强MR检查可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