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与目的 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侵袭性高,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接受手术者5年生存率也极低。早期判断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获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据术前影像学联合血清学指标对ICC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获益实行预测,以期对临床判断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13家三甲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21例ICC患者的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测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发现肝脏肿块、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侵犯、淋巴结侵犯、腹水及结石;血清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筛选目标变量,用目标变量构建CoxPH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影像学发现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与血清学指标CEA>5 μg/L、CA19-9>37 U/mL、CA125>40 U/mL是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用该六个变量构建CoxPH模型,根据该模型所区分的高风险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患者(均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有效性。ROC曲线显示,模型1、3、5年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21、0.782;模型1、3、5年预测效能均高于独立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由CA125、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CEA、CA19-9这六个术前指标组成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对患者进行高低风险分层,并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获益进行较精准的个体化预测,对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生物安全柜动态条件下空气细菌污染监测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收集生物安全柜内外空气细菌,将在生物安全柜内实验操作前准备好实验可能用到的材料,避免频繁出入房间的和生物安全柜操作窗口的作为观察组,将没有特别要求的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分别分为生物安全柜内消毒净化空气的BSC区和柜外周边消毒区域的外周区,分别进行生物安全柜工作后10min、20min、40min以及60min的空气细菌数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时间段BSC区的空气细菌数均明显少于周边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时间段BSC区空气细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对照组各个时间段外周区空气细菌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安全柜在动态条件下可以有效保证柜内空气的清洁和细菌数量的稳定性,不会随着采样次数的增加而出现细菌数有所增加的趋势,人员活动并不会对空气安全柜内空气的清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观察新加生脉饮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逆转和防治作用,为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大鼠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阿霉素模型组、卡托普利(10 mg/kg)组、新加生脉饮(3.75 g/kg)组,ig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共给药6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精神、活动、进食、毛色等情况,治疗6周后测定心功能、大鼠左室肥厚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改善大鼠心功能情况,其中新加生脉饮组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体比、左室肥厚指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及新加生脉饮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及新加生脉饮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大鼠心肌Bcl-2蛋白表达水平,减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新加生脉饮能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大鼠心功能情况,通过降低心肌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或抑制其活性,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Bax,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晚期癌症患者160例,使用一般资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中文版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灵性量表简表对其灵性健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总分为(25.63±2.6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月收入、病程能解释癌症晚期患者灵性健康总变异45.3%。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性别、年龄、婚姻、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月收入、病程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灵性健康主要因素,临床医护工作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灵性照护,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最近研究结果显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肿瘤细胞缺氧适应过程中起着中枢调节作用,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等密切相关[1],而胰腺癌组织中有高丰度的HIF-1α表达.我们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介导的靶向HIF-1α小干扰RNA联合抗坏血酸,在乏氧条件下观察其对MispaCa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EC9706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至EC9706人食管癌细胞,用噻唑蓝还原法(MTT法)检测EC9706细胞增殖,免疫组化SAB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VEGF蛋白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并将转基因EC9706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后肢皮下,4周后观察皮下成瘤情况.结果 被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的EC9706食管癌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该细胞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但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和增殖周期无明显改变,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接种裸鼠28 d后,EC9706-wt组、EC9706-A组及EC9706-E组皮下移植瘤的潜伏期分别为(5.8±2.4)、(12.4±3.6)、(5.3±2.2)d,瘤体重量分别为(2.83 ±0.32)、(0.87±0.14)、(2.62 ±0.68)g,EC9706-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反义RNA可抑制EC9706食管癌细胞VEGF表达和裸鼠体内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7.
亚油酸对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对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的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亚油酸,24 h后通过MTT法、TUNEL法和12 h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法,观察其对MiaPaCa2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亚油酸都有抑制MiaPaCa2细胞增殖、迁移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的亚油酸作用更加显著(P<0.01).结论:亚油酸可抑制MiaPaCa2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8.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6例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抗原。结果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纳米细菌感染率为8.0%,用ELISA法检测为8.0%,免疫组化法为5.7%。两方法间比较无差异。男女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30岁组较≥60岁组感染率低(P<0.05)。年龄、性别并未增加纳米细菌感染的危险。结论 部分健康人群血清存在纳米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关系,采用扩增突变阻抑系统方法的原理,设计4对分别针对P53基因外显子5~8的4个进化保守区内146、248、280、285位点的突变引物,测定46例膀胱癌标本。结果发现:4例标本出现P53点突变,其中248位点G→A突变1例、280位点G→C突变2例、285位点G→A突变1例。4例均为表浅性G2癌,表明P53基因突变在膀胱癌早期即可发生。因膀胱癌P53基因的突变点散在,本研究检测范围内未发现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30.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认识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可累及多个器官、组织.我们收治7例,分别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例,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例,江苏宜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1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