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比较基于靶扫描CT(targeted CT,T-CT)和常规扫描CT(conventional CT,C-CT)图像建立的CT影像组学特征集预测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2年生长的价值,并建立影像组学列线图以帮助管理GGN。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月间414个随访肺GGN的T-CT、C-CT图像和临床资料,并按7∶3分为训练组(n=290)和验证组(n=124)。分别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逻辑回归、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GGN 2年生长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构建影像组学特征集、临床特征集,结合成影像组学列线图。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基于T-CT和C-CT图像建立的CT影像组学特征集,并分别用C-CT和T-CT数据进行交叉预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T-CT和C-CT图像分别筛选出7个和6个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特征集,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年龄、性别和毛刺征3个临床特征构建临床特征集,结合C-CT影像组学特征集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948和0.933。临床特征的纳入未能显著提高模型预测效能(训练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168和0.160),影像组学列线图较影像组学特征集获得更高临床净收益。结论 T-CT和C-CT影像组学特征集均能有效预测GGN的2年生长,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组学列线图较影像组学特征集获得更高临床净收益,有助于管理GGN。  相似文献   
62.
63.
张玉  强金伟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76-1278
哺乳动物细胞的存活和生长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就要求细胞的分布在血液供应的100~200μm(氧气扩散能力的高限)范围内,而肺癌的生长远超于此,因此,肺癌的生长与转移需要额外的血液供应。一方面,肺癌产生促进血管生长的细胞因子主要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另一方面,肺癌结节可包裹、扩张或破坏瘤内血管,也可推移或牵拉瘤周血管。  相似文献   
64.
支气管树的多排螺旋CT三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SCT)三维重建显示段以下中小气道的能力。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行准直1mm,Pitch1.75的螺旋高分辨率扫描,分别用标准(FilterB)和高滤过重建算法(FilterD)重建横断面图像,间隔0.6mm。其中10例同时做增强扫描。16个新鲜肺叶充气标本,用3组方案扫描,准直分别为0.5mm、1.0mm和2.5mm,Pitch1.75,FilterD重建,间隔相应为0.3mm、0.6mm和1.3mm。用种子技术行支气管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比较平扫与增强、不同滤过算法和不同层厚显示支气管的等级和长度。结果在活体,采用平扫重建的SSD图像优于增强,用FilterD重建的SSD图像优于FilterB,其中以平扫FilterD图像所做SSD最佳,能显示99.8%的4级、大部分5级及部分6级支气管。在肺标本,0.5mm组显示5~8级支气管明显优于1.0mm和2.5mm组,能显示全部7级和部分8级支气管。结论采用MDSCT、0.5~1.0mm准直的高分辨率扫描后行SSD重建能从平面和立体直观地显示4~7级支气管,评价该范围内的支气管病变。  相似文献   
65.
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3例49个卵巢畸胎瘤,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个卵巢畸胎瘤中,成熟性畸胎瘤45个,未成熟性畸胎瘤3个,卵巢甲状腺肿1个。45个为囊性,其中单房29个(64%),双房8个(18%),多房8个(18%)。2个为囊实性,2个为实性,后者均为未成熟性。46个(96%)畸胎瘤含脂肪密度组织,16个(32%)瘤内见毛发,25个(51%)见向囊内突起的头结节,25个(5l%)瘤内见钙化或牙齿。根据CT表现,成熟性畸胎瘤可分为液性为主型、液脂型、头结节型、脂肪瘤型和囊肿型。术前CT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和88%。结论 绝大多数卵巢畸胎瘤有典型的CT表现,少数不含脂肪的囊肿型肿瘤定性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66.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肾上腺损伤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因腹部钝伤而行CT检查示有肾上腺损伤的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平扫;11例行CT随访。结果:15例肾上腺损伤均为单侧性损伤并伴同侧胸腹部损伤,位于右侧11例(73%),左侧4例,1例伴肾上腺肿瘤。10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67%),3例(20%)表现为伤侧肾上腺增粗,1例(7%)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弥漫的出血,1例原有肾上腺肿瘤存在。10例(67%)肾上腺邻近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例(20%)后肾周间隙的出血表现为类似膈脚增厚改变。结论:肾上腺损伤右侧远多于左侧,常伴有同侧胸腹腔和腹膜后损伤,肾上腺血肿有时需与肾上腺原发肿瘤相鉴别,鉴别主要方法是随访及增强CT检查。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肝硬化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影响及相关改进措施.材料和方法:测定有肝硬化及无肝硬化组在对比剂量分别为1.3、1.6、2.0ml/kg时,肝实质、门静脉和主动脉的CT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肝实质强化峰值在对比剂剂量为1.3、1.6及2.0ml/kg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在剂量为1.3、1.6ml/kg时,肝实质增强效果差,当剂量增加至2.0ml/kg时,肝实质的增强效果令人满意.结论:肝硬化明显影响肝脏增强效果,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增加对比剂剂量至2.0ml/kg.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制作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脑血管痉挛 (CV)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分成SA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SAH组经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 ,制成SAH模型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以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组织学改变判定脑血管痉挛。结果 :SAH组双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明显痉挛 (P <0 0 1) ,基底动脉有典型病理改变 ,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 :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SAH诱发CV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9.
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肠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造影(MDCTA)在急性肠缺血(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AMI患者行全腹MD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准直为0.6mm,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技术进行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成像,重点观察肠系膜血管的异常表现、肠道和肠系膜异常征象.结果 导致AMI的原因为: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4例,SMA血栓形成6例,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13例,SMA夹层5例,绞窄性肠梗阻10例,血管炎5例.MDCTA可清晰地显示AMI的血管异常,如血管堵塞、狭窄或夹层的部位、形态、程度和范围;显示血管走向的异常,如聚拢、推移、扭曲或扭转等;并显示侧支血管.MDCTA可明确AMI的原因,如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血栓形成、夹层、肿瘤血管侵犯、绞窄性肠梗阻和血管炎等.结论 MDCTA能很好地显示AMI的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在病变早期诊断AMI并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及3D-SPACE序列扫描在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MRI常规和3D-SPACE序列扫描,并经宫、腹腔镜证实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资料。结果单角子宫7例,双角子宫8例,双子宫7例,纵隔子宫28例,弓形子宫12例。MRI尤其用3D-SPACE序列扫描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子宫外形、宫腔结构,尤其对宫底、宫颈及内膜形态。MRI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解剖结构,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