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比较恒压法与变压法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与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4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5例(87.5%),48小时内复发3例(8.6%),手术5例(12.5%),肠破裂1例;用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整复37例(92.5%),48小时内复发3(8.1%),手术3例(7.5%),无肠破裂病例。结论:10kPa恒压法空气灌肠和变压法(6~12kPa)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比较,整复率有所提高,变压法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有肠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第2代双源CT(DSCT)心肌灌注图像质量与重组时相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DSCT双能量成像方法扫描的患者,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正常者28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间隔5%重建出30%~80% R-R时相的图像,采用280 ms全期相时间窗,定量测量各R-R间期的每段心肌灌注碘图图像的伪影面积,计算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尖层面平均各段的伪影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脏整体平均各段伪影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以60% R-R间期时相最小[(0.31±0.28)cm2、(0.18±0.23)cm2、(0.13±0.13)cm2)、(0.22±0.18)cm2]。心尖伪影面积不同R-R间期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60% R-R间期心底部、中部、心尖部、心尖各层面平均各段碘图伪影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01,P=0.014),心尖部伪影面积最小,与中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的伪影面积(P<0.05)。结论 第2代DSCT采用280 ms全期相时间窗可提供优良的心肌灌注碘图,其中以60%左右R-R间期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χ~2=5.385,P=0.02)、高尿酸(χ~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腕关节在尺桡偏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名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得腕关节在桡偏20°至尺偏40°内每隔20°的运动范围内各腕骨及尺桡骨远段三维重建图像.男3名,女3名,仅研究单侧右侧腕关节.年龄20~32岁,平均24岁.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过程中,在重建各腕骨及尺桡骨结构图像上以软件测量掌、背侧腕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尺偏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止于舟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部分的长度较中立位显著伸长,分别伸长(2.4±0.3)mm、(2.3±0.8)mm、(1.2±0.6)mm、(1.2±1.2)mm与(2.6±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桡偏时尺头韧带与背侧桡腕韧带长度显著伸长(P<0.05),分别为(0.8±0.6)mm和(1.0±0.5)mm.结论 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于桡偏位缩短,尺头韧带、背侧桡腕韧带长度于尺偏位缩短.这些位置可能使不同腕韧带张力降低,有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大鼠胸髓完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和损伤组(n=3)采用BBB评分进行后肢功能评估,并运用3.0TMRI技术对大鼠胸髓进行成像,观察正常大鼠胸髓的形态结构及胸髓损伤后缺损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学评分显示了损伤后大鼠后肢肌力恢复过程;3.0TMRI成像技术显示大鼠胸髓的矢状面、横切面形态结构及损伤后脊髓的状况。结论:3.0TMRI成像技术有助于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缺损情况,并与BBB评分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36.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DSCT在斜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瓣环直径和左室流出道直径?超声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且和DSCT测量值对比?结果:主动脉瓣狭窄组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ostia,LCO)高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ostia,RCO)高度?冠状窦(sinus of Valsalva,SV)直径?左右冠状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组瓣环(aortic annulus,AA)直径?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ino-Tubular Junction,STJ)直径?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AO) 直径?左室流出道 (left ventricular outer tract,LVOT) 直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ontinuity fibrous,CF)距离,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 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收缩末期AA?SV?STJ?AO直径?IVS厚度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 < 0.05),收缩末期LVOT直径明显比舒张末期小(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AA及LVOT直径冠状面测量值均大于矢状面测量值?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DS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84,r = 0.87,r = 0.82,r = 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05)?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由于TTE的诊断作用有限,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进行DSCT检查对于瓣膜支架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三叉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疗效.方法:采用周围神经撕脱术(A组)25例,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B组)25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C组)30例,对其术后近期疗效及随访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病例近期疗效均为100%,随访3~6个月三组均无复发病例;随访12个月,有效:A组18例(72.00%)、B组20例(80.00%),C组30例(100.00%);随访24个月,有效:A组13例(52.00%)、B组15例(60.00%)、C组29例(96.67%).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尤其对神经撕脱术等治疗后又复发的病例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运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评估3D-DSA在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颅内动脉瘤86例患者行3D-DSA造影检查,术前选择栓塞治疗方案,术中指导手术操作,栓塞后考察致密栓塞﹑过度栓塞和不全栓塞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评价3D-DSA对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颅内动脉瘤86例介入手术中,致密栓塞69例(80.2%),栓塞>90%12例(13.9%),<90%4例(4.6%)。术中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lipping prophase lumbar spondylolysis,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 收集经影像诊断明确的SPLS患者69例,均因腰腿痛首诊,分别做了不同种类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均无临床提示.分析SPLS常规影像学表现,计算X线、多层螺旋CT(MSCT)和MRI首诊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31例摄X线正侧位片,其中5例同时加摄双斜位片;33例行腰椎间盘MSCT扫描,其中24例及时做了补充扫描;5例行MRI常规扫描.X线、MSCT和MRI首诊率依次为:61.3%(19/31)、72.7%(24/33)和20.0%(1/5).SPLS常规影像表现为:椎弓峡部变细,X线可见透亮线影;MSCT下位椎体上关节突附近发现碎骨块和椎管矢状径增大;MRI峡部皮髓质信号欠连续.结论 SPLS常规影像检查表现隐匿,敏感而及时地发现其蛛丝马迹并进一步做MSCT容积扫描多方位重组或反机架层面扫描是防止SPLS漏诊的关键;后者因其低耗、低辐射和高诊断率,可以作为SPLS筛选和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0.
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的理想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1)应用Somatom 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仪,对38例患者分别以2.5ml/s(8例),3.5ml/s(15例)、4.5ml/s(15例)注射流率注射碘必乐或优维显(1.5ml/kg体重)行肝脏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测量靶血管及肝实质CT值,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确定不同注射流率下肝脏MSCTA各期延迟时间。(2)以方法(1)确定的参数对60例患者(按上述不同注射流率分3组,每组20例)行MSCTA,对不同注射流率所获得的MS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峰值、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密度差(PV-L)峰值,腹主动脉、门静脉及PV-L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动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s、24s、19s,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52s、45s、36s,肝实质延迟时间分别为68s、65s、64s。MSCTA图像4.5ml/s组明显优于3.5ml/s组、2.5ml/s组,3.5ml/s组明显优于2.5ml/s组(P〈0.05)。4.5ml/s组行MSCTA检查时出现3例对比剂外渗。结论采用3.5ml/s注射流率行肝脏MSCTA,可获得较满意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