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 研究兔颅脑扫描中降低管电流及改变螺距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 将15只新西兰兔分别按以下6组条件行颅脑CT检查:200mAs、螺距1.0组;200mAs、螺距1.5组;110mAs、螺距1.0组;110mAs、螺距1.5组;70mAs、螺距1.0组;70mAs、螺距1.5组.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以双盲的方法使用4分制评分,对6组图像中头部6个部位的解剖结构的清晰度进行质量评分,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及CT剂量加权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 CTDIw)的差异性.结果 所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两名阅读者对6组图像中6个解剖部位的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个解剖部位的评分中,6组图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0mAs、螺距1.5组较200mAs、螺距1.0组的CTDIw降低约76.7%.结论 应用70mAs低剂量颅脑CT扫描是可行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要求,而辐射剂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组)44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40个关节突关节;髓核摘除组(B组)40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22个关节突关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生率,依据Weishaupt分级系统对FJ进行分级,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J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A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2.9%、31.4%,术后为75.7%、62.1%;B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1.6%、30.3%,术后为63.9%、5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eishaupt分级,A组140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3个,1级95个,2级34个,3级8个,退变发生率为97.9%;术后0级1个,1级49个,2级59个,3级31个,退变发生率为99.3%;B组122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4个,1级82个,2级30个,3级6个,退变发生率为96.7%;术后0级2个,1级60个,2级39个,3级21个,退变发生率为98.4%,两组手术前后退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退变程度加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组术前FJ退变程度与B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后FJ退变程度评分较B组术后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能会加速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关节间隙狭窄和软骨下骨的侵蚀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扩散加权成像(DWI)融合图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和影像均证实的 AIS 患者,由2位医师分别对 SWI/DWI 融合图像进行判读;当融合图像上扩散受限区周围静脉较对侧增多、增粗即定义为磁敏感-扩散加权不匹配(SDM),并以灌注-扩散加权不匹配(PDM)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融合图像对 IP 的诊断效能,并比较2位医师采用融合图像评估 IP 的一致性。结果2位医师采用融合图像诊断 IP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77,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4.2%、78.9%,特异性分别为92.9%、96.4%;SDM 和 PDM 诊断 IP 的一致性较高,两者无显著差异(P >0.05),且2位医师之间的一致性亦较高(Kappa=0.908,P >0.05)。结论SWI/DWI 融合图像对 AIS 患者的 IP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 AIS 患者 IP 评估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输卵管介入栓塞术与腹腔镜下切除术两种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前治疗输卵管积水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 选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IVF-ET患者1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介入栓塞组65例,行积水输卵管介入栓塞术;腹腔镜下切除组55例,行腹腔镜下积水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50例,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无积水的患者,直接行IVF-ET.结果 3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用量、HCG注射日E2值、HCG注射日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和腹腔镜下切除组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介入栓塞组门诊即可完成,手术时间短,无需麻醉,费用低是其优点.结论 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在IVF-ET术前治疗输卵管积水同样有效,均可改善妊娠结局,两者相比较,介入栓塞术方法更简便、安全,经济,效果确切,值得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5.
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反映水分子随机热运动的无创性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价值。胸部由于自身解剖限制,曾是磁共振检查的难点。近年来,磁共振软硬件设施有了快速发展,随着更强的梯度及线圈、快速成像序列、脂肪抑制技术及呼吸门控技术等的应用,胸部DWI图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DWI在肺癌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在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相当,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显示出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6.
【摘要】乳腺癌是一种已知的异质性病变,但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从而导致其误诊率较高。因此,纹理分析作为一项无创性提取特征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得到临床诊疗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就纹理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乳腺肿瘤治疗后反应及预后、预测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 测量输卵管介入栓塞术中患者所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并评估其对后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先行介入栓塞术处理输卵管积水,术中分别在患者的眉心、颈前正中、胸骨柄、背部左右12肋缘中点、阴道后穹隆、骶尾部皮肤和盆腔的腹侧相对应皮肤,共7个点放置热释光剂量计, 测量患者各部位接受的辐射剂量,并记录患者介入栓塞术中透视时间。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IVF-ET过程中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透视时间(6.37±3.88) min,辐射剂量眉心(0.20±0.07) mGy、颈前正中(防护后)0.025(0.00,0.07) mGy、胸骨柄(防护后)0.035(0.00,0.06) mGy、背部左右12肋缘中点(0.55±0.28) mGy、阴道后穹隆(1.28±0.75) mGy、骶尾部皮肤(11.13±8.01) mGy、盆腔的腹侧相对应皮肤(0.75±0.29) mGy。结论 介入输卵管栓塞术中患者所接受X线辐射在安全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的方法,适当的防护和熟练的操作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使用双源CT(DSCT)测量心外膜脂肪(EAT)体积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将171例住院患者分为非MS组和MS组,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有患者使用DSCT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扫描,在CACS图像上测量EAT的体积,对EAT体积与MS组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受试者中MS组的EAT体积[(147.10±45.22)cm3]明显高于非MS组[(100.37±83.4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受试者中,MS组与非MS组间EAT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组EAT体积与MS组分指标的数目呈等级相关(r=0.399,P<0.001);而女性组EAT体积与MS组分指标的数目无相关性(P=0.870).结论:EAT体积与男性MS发生关系密切,男性EAT体积反映了MS组分的聚类效应,可作为评估MS的一个非创伤性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含脂肪成分肝脏病变的CT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n=9)及临床随访(n=6)证实的含脂肪成分的肝脏病变,采用西门子单排螺旋CT(n=2)及Sen-sation 64层螺旋CT(n=13)进行扫描,并行增强扫描(n=11),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图像进行处理及观察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5例含脂肪成分的肝脏病变(5例脂肪瘤,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1例肝癌术后病灶,2例肝包膜假脂瘤),病灶的临床特征、发生部位、脂肪体积占比、脂肪分布及实质成分强化方式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结论肝脏病变脂肪成分的检出对判断病变特征有较高价值,结合病变的形态特征、增强后表现可以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甚至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患者64层冠状动脉CTA(CTCA)表现,并评估诊断准确率。 方法 对328例零CACS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CA表现,包括有无狭窄、斑块形态、位置和狭窄程度。其中69例有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零CACS患者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328例零CACS患者,CTCA示37例(37/328,11.28%)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和斑块,无或轻度狭窄26例(26/37,70.27%),中度狭窄8例(8/37,21.62%),重度狭窄3例(3/37,8.11%)。54个狭窄斑块包括软斑块39个(39/54,72.22%)、混合斑块8个(8/54,14.81%)及7个钙化斑块(7/54,12.96%)。基于病例(69例)和基于冠状动脉节段(997个节段)CTC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4%(34/35)、94.12%(32/34)、95.65%(66/69)、94.44%(34/36)、96.97%(32/33)和94.23%(49/52)、99.58%(941/945)、99.30%(990/997)、92.45%(49/53)、99.68%(941/944)。 结论 CTCA可显示零CACS患者冠状动脉的不同程度狭窄和斑块,且诊断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