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5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65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患者体脂率及BMI对丙泊酚麻醉用量的影响,并得出丙泊酚麻醉用量简便的计算公式。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4例,男46例,女58例,年龄25~59岁,ASAⅠ或Ⅱ级,根据BMI和体脂率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B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C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D组,BMI≥25.0kg/m~2,体脂率≥25%(男)或≥35%(女)。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麻醉方案,BIS闭环靶控目标值设为45~55。记录患者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时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拔管时间。纳入所有患者的性别、BMI和体脂率等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D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明显高于A、B、C组(P0.05);B组和D组的前1h和前2h每公斤体重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A组和C组的每公斤体重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D组的每公斤体重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公式:前1h丙泊酚用量(mg/kg)=7.715+1.900×性别(男=0,女=1)-0.125×体脂率。结论BMI或体脂率越高的患者在维持麻醉状态时每公斤体重丙泊酚使用量越少;当BMI与体脂率衡量肥胖发生矛盾时,体脂率与患者每公斤体重丙泊酚麻醉用量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62.
大蒜素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蒜素(Allicin)又名大蒜新素,化学名二烯丙基三硫化物(CH2=CH-CH2-S-S-S-CH2-CH=CH2),是从蒜的球形鳞茎中提取的挥发性油状物,是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蒜的化学、药理和临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大蒜素具有卓越的功效。它不仅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且具有抗肿瘤、降胆固醇、抗血小板聚集、护肝、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压等药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63.
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部分肝脏切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腹腔镜的辅助完成部分肝脏切除手术和单纯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肝脏的优劣。方法腹腔镜辅助下肝段切除手术病例15例(腹腔镜辅助组)和单纯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肝脏病例21例(单纯性开腹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分别为(7.57±1.30)cm、(8.67±2.02)d,单纯性开腹组分别为(18.25±2.51)cm及(14.15±4.06)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进行肝部分切除能达到微创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4.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在ESRD病因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威胁之一。因此,研究DN的发病机制,并在DM的发生发展中阻止或延缓D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DN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密切相关,积极干预这些因素有利于阻止或延缓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5.
腹膜透析是终未期肾脏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长期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会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新生血管形成即发生了腹膜纤维化,将导致超滤衰竭.细胞因子在腹膜纤维化中起了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可引起腹膜间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分化,间皮细胞的转分化是腹膜纤维化的重要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引起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II在腹膜纤维化中亦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颅脑肿瘤的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0例行^1H-MRS检查的不同组织类型来源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均经病理明确诊断,观察和测量肿瘤和对侧正常组织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复合胆碱(Cho)、乳酸(Lac)、脂质(Lip)峰值,计算肿瘤NAA/Cr、Cho/Cr、NAA/Cho以及肿瘤NAA/正常NAA、肿瘤Cho/正常Cho、肿瘤Cr/正常CT的比率。结果颅脑肿瘤Cr下降,Cho升高,但不同组织类型肿瘤的Cr、Cho变化无显著差异。脑肿瘤NAA下降明显,其中不同组织类型中脑膜瘤、胶质瘤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听神经瘤和转移瘤(P〈0.05)。胶质瘤的NAA/Cr明显低于转移瘤和听神经瘤,P值分别为0.015、0.028。各肿瘤的Cho/Cr无显著差异。结论^1H-MRS是研究肿瘤代谢的有效方法,肿瘤NAA/正常NAA、NAA/Cr有助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多数小肠腺癌原发于十二指肠(24例,占66.7%),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黄疸、腹部肿块及黑便。术前明确诊断率为36.1%(13/36),行根治性手术28例(77.8%),姑息性手术8例(22.2%)。结论原发性小肠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窥镜检查、X线钡餐造影、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原发性小肠腺癌的诊断,手术仍然是治疗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ASA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全部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TIVA)。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气腹前(T3)、气腹后10min(T4)、术毕时(T5)及拔管时(T6)患者的SBP、DBP、HR、SPO2,连续监测喉罩插管后的气道峰压(Ppeak)与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并记录麻醉恢复和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诱导后有明显的血压下降与心率减慢,较麻醉前有显著改变(P〈O.05),麻醉维持过程中DBP、SBP、HR、SPO2无显著变化,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并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恢复快、质量高,且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尿道形态静态及动态的解剖学变化。方法对4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和45例正常人行阴道前庭超声检查静止期和压力期的尿道的位置和形态,测量压力期近段尿道开放长度(UVJ-U)、压力期尿道膀胱连接处最大移动度(UVJ-M)。结果超声测量压力性尿失禁(SUI)组UVJ-U值、UVJ-M值均大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①超声可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尿道形态解剖学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②尿道形态学改变支持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机制学说。  相似文献   
70.
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GPⅡb/Ⅲa复合物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国外临床试验(ADMIRAL,TIGER2PA)结果表明,早期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明显改善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盐酸替罗非班(tirofiban)为目前已经上市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之一,在国内上市不久,应用经验有限,尤其在冠脉内直接注射少有报道。最近本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探索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冠脉内直接注射治疗3例病人,再通后IRA最终获得更好的TIMI3级血流,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