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或临床的肾脏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处理,部分病例行血管成像。结果肾挫伤分为轻、中、重三型:1)轻型(18例,50%):小的肾皮质撕裂,肾内血肿,包膜下小血肿。2)中型(17例,47.2%):肾实质断裂,大的包膜下血肿,肾静脉损伤。3)重型(1例2.8%)肾脏碎裂为多个碎片,肾动脉主干损伤,伴尿液外渗。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能结合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及血管成像,能对肾损伤程度准确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静脉血栓栓塞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并能判断血栓栓龄的常用影像学方法有超声、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及核医学检查等。血栓栓龄的准确判断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评估疗效和预后具有指导价值。本文就以上各种检查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确诊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2周后用放射性粒子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在CT或B超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肝脏瘤体内,平均植入粒子数25粒/例(15-4JD粒/例).粒子植入术后定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每2个月复查1次X线平片及腹部CT.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经肝动脉栓塞化疗.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存率、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28例放射性粒子按术前计划植入到位,植入过程中无粒子丢失及移位;粒子植入后1周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有一过性升高,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WBC、Hb、IgA、IgG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75.0%(21/28),对照组为37.5%(12/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85,P=0.004).观察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9%(26/28)和75.0%(24/3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3,P=0.132);1年生存率分别为72.0%(18/25)和43.3%(13/30),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556,P=0.033).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方法简单易行、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梗死区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49例发病<6 h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ACI患者,在发病<3 d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发病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好.结果 头颅MRI检查示,前循环梗死28例、后循环梗死21例.发病3个月后,前循环梗死组患者预后好的为20例(71.4%);而后循环梗死组为9例(4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闭塞的ACI患者中,前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大部分较好,而且预后好的比率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5.
腹部CT检查在成人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肠套叠发病较为少见,其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有时病情凶险,危及患者的生命.白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我们治疗成人肠套叠4例,对CT在诊断成人肠套叠中的价值体会较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18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步骤:首先在DSA观察下进行肾动脉造影寻找出血的血管,接着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辅以弹簧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观察止血效果及近远期副作用。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12.9个月。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肾损伤所致出血的肾动脉分支包括:前支(3例),后支(7例),前支及后支(1例),肾段动脉(5例),段以下动脉(2例);合并包膜下或肾周血肿11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5例。1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临床症状缓解,1~2h内血压稳定,4~48h肉眼血尿消失,6~12d尿常规隐血试验转阴,无肾出血复发;术后1周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B超或CT检查患侧肾脏呈部分栓塞表现。随访发现肾功能不全2例,B超检查见患侧肾脏缩小,未见再出血,无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腰背酸胀疼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对症治疗3~14d缓解。无异位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明胶海绵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脏损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保护患侧肾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Amplatz血栓消融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附1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报告Amplatz血栓消融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2001~2002年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腔髂静脉(n=2),髂静脉(n=6),髂股静脉(n=9),股静脉(n=1),在临时性/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经患侧腘静脉(n=10)和健侧股静脉(n=8)为入路行ATD血栓消融术。结果:13例经ATD血栓消融术后,血栓即时清除成功,占72.2%,ATD启动平均时间79.2s,血栓清除率在20%~99%,平均70.3%,17例患者需辅助治疗,占94.4%(17/18),12例行Stent置入术,13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2例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术,9例行血栓药物溶解术,平均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DVT。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ATD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选择栓塞脾动脉治疗脾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介入器械的发展以及介入技术的推广 ,介入放射技术在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为临床上许多棘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并显示了其无可比拟的独到之处。我院自 2 0 0 0年9月至 2 0 0 2年 5月 ,采用脾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栓塞止血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2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2 2~ 4 7岁 ,平均 33岁。均为闭合性脾损伤 ,其中交通伤 9例 ,坠落伤 3例。入院时间为伤后 1~ 16h。经CT确诊 9例 ,B超确诊 1例 ,CT示脾破裂可疑 2…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6例为女性,2例为多发,5例为单发,且均位于肝右叶.CT平扫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3~35 cm;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病灶呈明显或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见粗大血管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心,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其中3例含有大量脂肪成分,2例含有少量脂肪成分,2例无明显脂肪成分.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重要价值,延迟扫描对本病与肝癌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