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和尤文氏肉瘤的分子病理学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和尤文氏肉瘤软组织和骨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 ,两者密切相关 ,均属于PNET/EWS家族肿瘤。PNET/EWS携带特异性融合基因或其他复合物 ,可根据特异性分子基因病变对此类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细胞(MALT)型淋巴瘤及共与胃粘膜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MALT型淋巴瘤,内镜作幽门螺杆菌培养基尿素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31例胃MALT型淋巴瘤中低度恶性27例,高度恶性4例。细胞类型以CCL型最常见。免疫表型以IgM为主,缺乏IgD,31例中28例有HP感染(占90.52%),结论:(1)低恶MALT型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一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匀呈CD30阳性,4例为T细胞怀,3例为B细胞性,2例既无T也无B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其形态特征为:部分或全部淋巴结受累。肿瘤细胞核为多形,窦内浸润及巢状浸润。结论:ALCL为非同源量形态特征相似。需与以下疾病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3例子宫IMT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预后与治疗。结果 患者年龄分别为37、35和40岁,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月经紊乱就诊,影像学示肿瘤位于子宫颈或宫腔。镜检:瘤细胞呈梭形、胞质淡染、可见核仁,瘤细胞低倍镜下均具有平滑肌瘤样形态,2例肌纤维母细胞样成分和平滑肌样成分相互交错分布,局灶黏液样变性,1例间质呈疏松黏液样变性,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核分裂象≤5个/10 HPF。免疫表型:ALK和SMA阳性(3/3),desmin、H-Caldesmon阳性(2/3),CD10灶阳性(1/3),Ki-67增殖指数5%~10%。FISH检测示:ALK基因断裂重排(3/3)。随访时间分别为75、9、15个月,2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2次。结论 子宫原发IMT罕见,临床表现及形态学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肿瘤,明确诊断需要细致形态学辨识,并通过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颅窝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1例后颅窝室管膜瘤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子遗传学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2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4岁。组织学表现:6例可见筛网状、腺样结构,腔内充满均质嗜酸性球状物质。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MA、D2-40核旁点状阳性,H3K27me3阳性20例、缺失1例,10例TRPS1核强阳性。分子分型:PFB组20例,PFA组1例;1例检测到TP53体系突变。平均总生存期180.6个月。结论 后颅窝室管膜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日常工作中需常规对后颅窝室管膜瘤进行H3K27me3染色分组,PFB组总体预后较好;嗜酸性分泌物的形态特点可能与室管膜瘤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认识此种形态可减少误诊,TRPS1、TP53突变可能在部分室管膜瘤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46岁。甲状腺左叶及气管前触及无痛性肿块,质地偏硬,形态欠规则,固定,左颈侧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甲状腺左叶边缘触及一3.8 cm×2.8 cm大小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边界尚清,向外膨胀性生长,左叶中间见一直径为0.4 cm的低回声结节。CT示甲状腺左叶内见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内部见少许钙化影,气管向右侧移位,右侧甲状腺形态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分析,探讨肺穿刺标本的细胞病理学诊断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25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均经组织学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直接涂片,做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肺穿刺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准确性分别为86.6%(264/305)、100%(120/120)、0(0/120)、13.4%(41/305)、90.4%(384/425)。51.1%(135/264)的病例分型准确,包括77.6%(83/107)的腺癌、76.9%(40/52)的鳞癌和75.0%(9/12)的小细胞癌。结论肺穿刺标本细胞病理学诊断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并可对部分肿瘤准确分型,给临床确诊肺癌及其分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右下腹痛2个月余伴便血1周”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胀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改变体位无明显加剧及缓解。近1周出现大便带血,余无异常。外院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近肝曲可见一3 cm ×2.5 cm大小息肉样带蒂肿物,考虑:(1)结肠息肉;(2)结肠癌?外院病理示:结肠增生性息肉。专科检查:神志清楚,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CA199均阴性。CT示升结肠近肝曲见一30 mm ×22 mm大小的不规则肿块影,与肠壁广基底相连,突入肠腔内生长,增强扫描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83例卵巢癌组织(透明细胞腺癌45例?浆液性癌20例?黏液性癌18例)?20例浆液性囊腺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卵巢癌组织(透明细胞腺癌20例?浆液性癌10例?黏液性癌8例)?5例浆液性囊腺瘤和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PC3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表达量(82.2%;1.326 1 ± 0.493 6)均明显高于浆液性癌(20%;0.426 5 ± 0.029 4)?黏液性癌(5%;0.265 2 ± 0.103 9)?浆液性囊腺瘤(0%;0.141 3 ± 0.011 3)?正常卵巢组织(0%;0.291 4 ± 0.048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②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GPC3 mRNA表达量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100%;1.808 1 ± 0.265 7)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71.4%; 1.045 8 ± 0.403 6)(P值 < 0.01);③卵巢透明细胞腺癌铂类药物耐药患者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量(100%; 1.808 1 ± 0.265 7)均高于铂类药物敏感型患者(70.3%; 0.991 8 ± 0.330 3)(P < 0.05);④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预后差的患者中阳性率及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亦显示GPC3蛋白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48);⑤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GPC3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无相关性(P > 0.05)?结论:GPC3在病理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GPC3与卵巢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铂类耐药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预后指标和潜在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20.
刘俊峰  潘敏鸿  张智弘 《江苏医药》2015,(6):647-649,745
目的:探讨运动损伤所致骨化性肌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2例骨化性肌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有外伤史。其中,下肢软组织6例,上肢和腰背部各2例,臀部和颈部各1例。光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区带结构,为位于中央的纤维细胞和周边的骨组织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结论骨化性肌炎是局限性、自限性的修复性病变,好发于四肢软组织;早期病变应注意与骨外骨肉瘤、指趾纤维骨性假瘤、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