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83篇
基础医学   2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积极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保障,尽早解除肺动脉高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兼具强心、扩张肺动脉的作用,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2.
对6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仅用局部激光治疗)、对照组2(采取局部激光治疗后加用干扰素治疗)和治疗组(采取局部激光治疗后加用更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结果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治疗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去除局部病灶后加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可提高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卵巢上皮性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 1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行和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6%和 41% (P <0 0 1)。对于早期和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或黏液性癌患者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Ⅲ、Ⅳ期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P <0 0 1)。卵巢浆液性癌 ,行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3 1% (P<0 0 1)。结论 年龄、临床分期、残留灶大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与否及术后化疗的疗程数 ,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虽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对肿瘤残留灶直径 >2cm的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 ,可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4.
RelA反义寡核苷酸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C  Hu F  Lu Y  Wang S  Ma D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4):202-204
目的 探讨RelA反义寡核苷酸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或泰素结合RelA反义寡核苷酸 ,分别处理COC1细胞株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等方法 ,检测RelA活化及COC1细胞凋亡。结果  5 0nmol/L的泰素单独及其与RelA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处理COC1细胞 12h后 ,COC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12 3± 0 6 ) %、(2 7 4± 0 5 )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2 4h后 ,COC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3 0± 0 5 ) %、(31 7± 0 3)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5 0 μg/L的TNFα单独及其与RelA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处理COC1细胞 12h后 ,COC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3 2± 0 4 3) %、(30 8± 0 3)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同样 10 0 μg/L及 2 5 0 μg/LTNFα单独及其与RelA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处理COC1细胞的凋亡率相比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RelA反义寡核苷酸可增加TNFα或泰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5.
Lu Y  Zhang A  Wang S  Li J  Wang C  Ma D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5):294-29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过度表达在卵巢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VEGFcDNA转染卵巢癌细胞系CAOV3、COC1 ,并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蛋白印迹 (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VEGFcDNA前后卵巢癌细胞中VEGF、明胶酶A(MMP 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 ;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比较VEGFcDNA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穿透人工重组基底膜能力的变化。结果 VEGFcDNA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系CAOV3、COC1细胞中VEGF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0 98± 0 0 5和 0 87± 0 0 6 ,MMP 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 0 95± 0 0 3和 0 82±0 0 2 ,均较转染前 (分别为 0 84± 0 0 3和 0 62± 0 0 4 ,0 71± 0 0 2和 0 61± 0 0 1 )明显增加 (P <0 0 5) ;VEGF、MMP 2蛋白表达水平也呈相同变化趋势 (P <0 0 5) ;VEGFcDNA转染后的CAOV3、COC1细胞的穿透人工重组基底膜的能力分别为 (42 5± 4 1 ) % ,(2 6 8± 2 4) % ,较对照组 [(2 4 7± 1 9) % ,(8 6±1 1 ) % ]明显增加 (P <0 0 5)。结论 VEGF促进卵巢癌浸润、转移的机制可能与诱导MMP 2合成及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6.
mdr-1特异性核酶逆转卵巢癌的多药耐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Yang XK  Xing H  Gao QL  Wang W  Wu SF  Lu YP  Wang SX  Ma D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425-428
目的:探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机制及应用核酶对阿霉素(ADM)引起的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方法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onfoca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检测卵巢癌细胞株A2780及阿霉素耐药株A2780/ADM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并比较导入mdr-1特异性核酶后A2780/ADM细胞MDR表型的改变。结果:A2780/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是A2780细胞的8.43倍。A2780/ADM细胞中mdr-1基因和p-gp表达较A2780细胞增高,转染mdr-1核酶基因后,A2780/ADM细胞的mdr-1 mRNA和p-gp表达明显下降。结论:ADM所致的卵巢癌细胞MDR与mdr-1基因过度表达有关,应用mdr-1核酶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A2780/ADM细胞的MDR。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转染显性负突变hTERT探讨其在TSA诱导宫颈癌细胞株Hela凋亡中的作用。方法PCR-TRAP-ELISA法检测转染显性负突变,野生型hTERT和对照质粒以后Hela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检测细胞生长率;AnnexinⅤ/PI法检测各组转染细胞在TSA作用下的早期凋亡。结果转染显性负突变hTERT的Hela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2μmol/LTSA作用对照细胞Hela-puro、Hela-DNhTERT和Hela-WThTERT细胞,Hela-DNhTERT相对于Hela-puro生长率差异明显,Hela-DNhTER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ela-WThTERT和Hela-puro组。结论转染DNhTERT对TSA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在卵巢癌拓扑替康(TPT)耐药细胞A2780/TPT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该细胞株对TPT、米托蒽醌(MX)、喜树碱(CPT)、阿霉素(ADM)、鬼臼乙叉甙(VP-16)、顺铂(cDDP)的耐药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Topo Ⅰ及TopoⅡ的蛋白含量,超螺旋DNA松解法检测Topo Ⅰ的酶活性.结果 A2780/TPT细胞对Topo Ⅰ抑制剂TPT及CPT的耐药指数分别为25.1及3.1,对MX的耐药指数为19.0,对cDDP及Topo Ⅱ抑制剂ADM、VP-16仍保持敏感.耐药株的Topo Ⅰ含量约为亲本细胞的40%,且Topo Ⅰ活性下降(P<0.05),而TopoⅡ含量约为亲本细胞的2.2倍(P<0.05).结论 Topo Ⅰ含量的下降及TopoⅡ含量的增加是卵巢癌TPT耐药细胞对Topo Ⅰ抑制剂及Topo Ⅱ抑制剂产生不同药敏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CD44v6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方法,检测骨桥蛋白和CD44v6蛋白在40例宫颈癌、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60%,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中骨桥蛋白和CD44v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和7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且二者有协同作用(rs=0.74),在高表达骨桥蛋白的宫颈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也较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表达并探讨瘦素与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4例子痫前期患者及24例正常孕妇血清中瘦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分别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②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重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重度组中瘦素与脂联素呈低度负相关(r=-0.342;P<0.05 ).结论 瘦素、脂联素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