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偏二甲肼是优良的肼类燃料,在军事和航天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具有毒性、刺激性、挥发性和吸附性,长期低浓度接触人员随工作年限增长,集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本文对偏二甲肼的急慢性毒性、吸收途径、中毒症状、中毒机制及代谢作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期低剂量接触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和浸泡实验对AlTiN涂层进行耐蚀性能检测,评价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6/08在贵州省材料结构与强度重点实验室完成。AlTiN涂层的制备:采用高度离子化脉冲工艺(H.I.P)在医用Ti6Al4V合金表面沉积AlTiN涂层。实验评估:①运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Ti6Al4V-AlTiN涂层材料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中的耐蚀性与Ti6Al4V合金进行对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i6Al4V-AlTiN涂层材料的表面形貌。②借助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化学浸泡实验后的溶液中Al,V离子含量,EPMA-1600电子探针观察Ti6Al4V-AlTiN涂层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①电化学腐蚀实验:Ti6Al4V-AlTiN涂层材料电流密度在-0.4~0.25A/m2基本处于钝化状态,Ti6Al4V合金在电位为0.5V时电流密度陡然增加,其氧化膜被击穿。光学显微镜观察Ti6Al4V合金表面凹凸不平,有不均匀氧化膜存在;Ti6Al4V-AlTiN涂层材料表面较为均匀,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②化学浸泡实验:Ti6Al4V-AlTiN涂层材料有效地阻止了Al,V离子的释放。化学浸泡7d后EPMA-1600电子探针观察Ti6Al4V-AlTiN涂层材料表面有Ca/P层沉积。结论:Ti6Al4V-AlTiN涂层材料具有一定生物陶瓷材料的耐蚀性能,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3.
地下工程环境因子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大气成分和微气候的分析,对地下工程内的环境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方法 用氮氧化物分析仪检测氮氧化物含量,用气相色谱对小分子气体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用气体测定仪检测O2浓度,用撞击法检测微生物含量,参照我国室内空气三级质量标准,根据化学和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对空气质量进行整体评价。通过对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微气候参数2年的记录,建立地下工程微气候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环境质量对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 无机气体浓度均超出室外空气水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在4~6mg/m^3,较大程度地超出国家标准。O2浓度随人员数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在14.46m^3/人的工作条件下持续工作3h后低于299mg/m^3的国家标准。通风系统启动时噪声污染加重,各点位的平均声级在70~93dB之间,高于国标工业区声级控制值(55~70dB)。人员进入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明显升高。达到4000cfu/m^3,是不工作时的3倍。微气候的特征是相对低温(约低于地面建筑室内10℃)、高湿、缺少日光。结论 地下工程的环境质量低于地面环境。在各项环境因子的综合和累积作用下,人员的机体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变化,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提出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提高人员对不利环境因子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是建立月球/火星基地等空间永久基地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俄罗斯有关研究专家的调研和资料分析,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在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方面的研究思路和所取得的成果及今后急需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此项研究的建议,对于我国开展有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电化学腐蚀实验和浸泡实验对AITiN涂层进行耐蚀性能检测,评价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6/08在贵州省材料结构与强度重点实验室完成.AITiN涂层的制备采用高度离子化脉冲工艺(H.I.P)在医用Ti6A14V合金表面沉积AITiN涂层.实验评估①运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对Ti6A14V-AITiN涂层材料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中的耐蚀性与Ti6A14V合金进行对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i6A14V-AITiN涂层材料的表面形貌.②借助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化学浸泡实验后的溶液中AI,V离子含量,EPMA-1600电子探针观察Ti6A14V-AITiN涂层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①电化学腐蚀实验Ti6A14V-AITiN涂层材料电流密度在-0.4~0.25 A/m2基本处于钝化状态,Ti6A14V合金在电位为0.5 V时电流密度陡然增加,其氧化膜被击穿.光学显微镜观察Ti6A14V合金表面凹凸不平,有不均匀氧化膜存在;Ti6A14V-AITiN涂层材料表面较为均匀,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②化学浸泡实验Ti6A14V-AITiN涂层材料有效地阻止了AI,V离子的释放.化学浸泡7 d后EPMA-1600电子探针观察Ti6A14V-AITiN涂层材料表面有Ca/P层沉积.结论Ti6A14V-AITiN涂层材料具有一定生物陶瓷材料的耐蚀性能,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双能CT成像测定不同浓度的Fe3O4纳米颗粒溶液和银单质纳米颗粒溶液内的铁和银的含量,探讨双能CT成像对于铁、银纳米溶液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并与MRI扫描结果进行对照。方法:使用MRI T2*GRE序列对11个不同浓度的Fe3O4纳米颗粒溶液和13个不同浓度的银单质纳米颗粒溶液进行扫描;分别测出不同浓度Fe3O4纳米颗粒和银单质纳米颗粒溶液的相对信号强度,对相对信号强度和理论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果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则进一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使用双能CT(Discovery CT750HD)对以上不同浓度的Fe3O4纳米颗粒和银单质纳米颗粒溶液进行扫描,采用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GSI图像基于铁/水对和碘/水对,选定3个层面分别测量溶液中的铁含量和银含量,并且测出不同浓度溶液的物质有效原子序数和混合能量图中的CT值,分别对实测浓度、有效原子序数、CT值与理论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对与理论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Fe3O4纳米颗粒溶液的MRI相对信号强度与理论浓度有显著相关性(r=-0.940,P<0.01),一元线性回归线性关系好(R2=0.8836);银单质纳米溶液的相对信号强度和理论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226,P=0.457)。双能CT铁纳米溶液的实测浓度和理论浓度有相关性(r=0.682,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两者线性关系中等(R2=0.4697);铁纳米溶液的有效原子序数与理论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193,P=0.57),CT值与理论浓度也无显著相关性(r=-0.149,P=0.662);银纳米颗粒实测浓度与理论浓度有显著相关性(r=0.926,P<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两者线性关系好(R2=0.8482),测量的有效原子序数与理论浓度也有显著相关性(r=0.934,P<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两者线性关系好(R2=0.8643),CT值与理论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064,P=0.835)。结论:对顺磁性较强的Fe3O4纳米颗粒溶液采用MRI磁敏感序列来分析的效果要优于双能CT GSI物质定量;但对于磁敏感性较弱的银单质纳米颗粒溶液,双能CT GSI物质定量分析可较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