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3篇
  免费   1055篇
  国内免费   378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202篇
妇产科学   823篇
基础医学   451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2669篇
内科学   1528篇
皮肤病学   331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7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60篇
综合类   2716篇
预防医学   1704篇
眼科学   492篇
药学   1020篇
  88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452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32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1082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1099篇
  2006年   993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1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新方法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7月对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中 4例入院时出现肺栓塞 )患者在彩色超声引导下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其中 15例在滤器置入术后立即实施下肢深静脉取栓术 ,另外 15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本组 30例均获成功 ,经 1~ 14个月平均 6个月的随访 ,除 1例出现滤器闭塞外 ,余无任何并发症及肺栓塞的发生 ,曾出现肺栓塞者滤器置入后未再发生肺栓塞。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后交叉韧带损伤MRI诊断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各种MRI征象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32例经关节镜或临床诊断的PCL损伤患者MRI资料,并与57例非PCL损伤病例对照,总结PCL损伤直接和间接征象,依据各征象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正常PCL可分为"弓"形、"U"形、和"打结"形3种形态。根据PCL损伤征象建立的回归模型,其诊断的重要程度依次为PCL消失、不连续,PCL信号异常,内侧副韧带损伤,PCL增粗,三角间隙积液以及骨挫伤。结论MRI是诊断PCL损伤的重要手段。PCL损伤各征象对诊断的重要性不同,以此建立的回归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3.
肝移植病人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病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科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期间进行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结果 共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36例。术后8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2例出现腹泻,发热2例,1例为黄疸,4例无明显症状。在CMV感染的病人中,检测到CMV—IgM( )或(和)CMV-DNA( ),其中CMV—IgM( )5例,CMV-DNA( )6例。病人经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CMV-DNA变为阴性。全部治愈。结论 对病人CMV—IgM和CMV—DNA(FQ-PCR方法)联合检测应用能够对CMV感染病人作出诊断并且指导治疗。更昔洛韦能够有效的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104.
骨髓移植治疗下肢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报道3例下肢严重缺血患,取自体骨髓100ml-120ml多点注射到患肢小腿肌肉内。3例于注射后当天小腿转暖,足背静脉充盈,静息痛减轻或消失。随访8周以上,其中1例术前踝肱比为0,术后6周增至0.55。另2例木后2周足趾坏死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05.
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陈旧性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取60具骶骨干标本及26具完整骨盆标本,测量S1棘突与S1后孔同位置关系、骶前区血管、骶神经及梨状肌之间关系;对14例陈旧性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的同时,又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观察神经走向及眦领关系。11例行自行设计的后略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3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S1棘突于S1后孔中上1/3者占90%,骶前区主要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和骶外侧血管、骶正中血管及臀上血管进入骶前孔的分支。血管位于骶丛神经腹侧,骶外侧斑管距离S1前孔大于10mm,S2前孔大于5mm。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可以显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眦领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神经根走行改变(13例),损伤处神经很周围脂肪消失(11例),神经根管狭窄(10例)。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术后改善情况,优9例,无变化1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及骶骨斜冠状位MR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后路骶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是针对骶神经管、骶前孔处神经损伤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可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羊水过少,对提高围生儿质量具有很大意义。本文重点浅述羊水过少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07.
神经传导速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轻重的神经生理指数。方法 对 2 1名ALS患者的 3 0条尺神经、3 2条正中神经及 2 4名健康对照组的 3 8条尺神经、40条正中神经进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F波的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ML)、肌肉动作电位 (CAMP波幅及面积、F波的出现率 )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MCV、SCV、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ALS组中 1 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AMP波幅 /DML×F出现率 )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89,P <0 0 1 )。结论  (CMAP波幅 /DML×F波的出现率 )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 ,可对ALS病情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08.
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无创测量动脉弹性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各种方法具有其各自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多种干预手段可以影响动脉弹性。合理测量及维持正常的动脉弹性可延缓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L)发病、病理及免疫分型特点,探讨基因分型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标准链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物法(SABC法)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分型,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IgH(FR2A,3A)和TCR(β,γ)基因重排,同时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M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较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60岁以上发病者占38.6%;其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60岁以下者。(2)B-NHL发病率为68.6%,T-NHL为28.6%;B-NHL的3年生存率高于T-NHL。(3)低度恶性NHL占42%,中、高度恶性占58%;低度恶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中、高度恶性组长,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生存期分析显示I-Ⅱ期NHL预后明显优于Ⅲ-Ⅳ期。(4)PCR检测病理及骨髓标本的IgH和TCR重排,B-NHL FR2A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及56.2%;FR3A阳性率分别为90.4%及81.2%;T-NHL中TCRβ、γ阳性率分别为91.7%及75.0%;病理标本的阳性率略高于骨髓,T、B分型与免疫分型相符。结论:年龄,T、B分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NHL预后的重要因素;分子生物学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可以肯定免疫分型结果并补充其不足,骨髓及外周血检测除协助分型外可用于肿瘤微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0.
注射剂安全合理便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种类越来越多,据报道全球现共有药品达2000-3000种之多、在各种药物剂型中,注射以其特有的一些优点如药效迅速、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等得到广泛应用。注射治疗已经成为所以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据报道全球每年大约要进行注射的约有120亿人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