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6篇
  免费   1057篇
  国内免费   378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199篇
妇产科学   817篇
基础医学   441篇
口腔科学   136篇
临床医学   2663篇
内科学   1517篇
皮肤病学   323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7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45篇
综合类   2702篇
预防医学   1672篇
眼科学   485篇
药学   1017篇
  84篇
中国医学   291篇
肿瘤学   451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582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1082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1099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834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1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目的观察Rho GTP酶激活蛋白12(Rh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2,ARHGAP12)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癫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癫痫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RHGAP1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ARHGAP12进行定位。结果ARHGAP12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膜;在癫痫模型中,ARHGAP1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5,**P <0. 01)。结论 ARHGAP12定位于海马神经元的细胞膜;在小鼠PTZ癫痫模型中,ARHGAP12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癫痫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全球哮喘防治创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 ma,GINA)2016版(以下简称2016版GINA)于2016年4月发布,这是在2014版基础上进行的全面修订与修改。本文主要对其更新内容作一简介。1 2016版GINA主要更新部分(1)对于年龄≥12岁、既往有哮喘急性加重病史的患者,噻托溴铵可作为阶梯治疗的第4级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18.
畸形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表现之一,发病机制涉及许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遗传学因素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的研究热点包括基因异常或突变、精子非整倍体异常、DAN损伤、DNA甲基化异常、生殖激素受体基因/浓度/转化等异常、精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障碍、精子核成熟异常、精子NOX5表达增强等。畸形精子症的治疗策略中IVF-ET/ICSI效果肯定、妊娠率高,经验性药物治疗效果一般,精索静脉曲张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改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可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高。目前研究对象多为单胎妊娠,针对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研究较少。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双胎妊娠发生率逐年升高。已有研究发现,双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较单胎妊娠更易出现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因此妊娠期双胎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卡前列甲酯(商品名卡孕栓)是在我国产科和妇科及计划生育领域广泛应用的非注射类前列腺素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合成及东北制药集团生产,1993年国内上市,属国家一类新药。继2013年发布我国《卡前列甲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3年版)》以来[1],不仅产品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认可,成为妇产科领域医疗单位基本用药,而且该药物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扩展和提升[2-11]。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