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23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制一套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2个部分组成。系统硬件包括一个由 2 0 0个国产微型压力传感器组成的 30 0mm× 15 0mm的压力传感器矩阵、接口电路、信号采集及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主要由实时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贮模块、数据计算分析和显示模块、病历管理与资料查询模块、诊断模块等组成。应用本系统对 5 8例正常人 (正常组 )、75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3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DN组 )进行足底压力测试。结果 :DN组足底最大压力比正常组明显增高 ,而DM组足底最大压力与正常组相似。结论 :本系统稳定 ,灵敏度和分辨率高 ,结果可靠 ,操作简便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目的调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2003-09/12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在武汉市随机抽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幼儿园为中班、大班,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一年级共12个年级,按年级名册各随机选取男50人,女50人,共2400人为调查对象,年龄4~16岁.调查对象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此调查.采用注意力和行为问题调查量表评分,该量表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编写,并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工作手册第四版标准将其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量表还包括环境量表(包括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父母对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的看法等人文环境)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任教班主任分校集中讲解调查表意义、内容及填写方法.由各班主任将调查表分发给所选调查对象的家长,并负责向家长讲解调查表内容和填写方法,在发表1周后负责回收表格.结果共回收调查表2 205份,内容完整的2 199份,年龄不符合的有71人,故对2 128份符合年龄条件和填写规范的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学分析.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13.58%,混合型2.63%,注意缺陷为主型8.27%,多动-冲动为主型2.68%;男童患病率18.57%,女童患病率8.78%,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241.②各年龄组各型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4~5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8%,6~11岁儿童的发病率为15.85%,12~16岁儿童为9.98%.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下降得更明显,但6~1岁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于4~5岁和12~16岁.③由父母一起照顾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42.86%),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3.85%);而单独由母亲照顾者,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低(28.85%),混合型患病率最高(42.86%);单独由父亲照者,混合型患病率最低(0),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高(5.78%);由非父母的其他人来照顾的儿童,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最低(7.51%),多动-冲动为主型患病率最高(15.38%).④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亲子关系评分和父母精神心理认知评分明显低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分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5.98±2.42,9.43±2.42;7.01±1.50,10.15±2.92,t=-10.77,-4.00,P<0.01);父母对学校和校外辅导班是否为影响未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明确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习成绩决定因素看法有明显差异(t=2.59,2.31,P<0.01,0.05).结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3个表型中注意缺陷为主型患病率高,尤其是6~11岁男性组患病率最高,年龄和性别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有影响;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表型患病率也有影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可能与亲子关系、父母的精神心理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93.
余隽邬娟  施祖芬 《现代护理》2005,11(10):819-819
近年,心血管导管介入术在临床上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之一,心血管导管介入术后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少见,但却极度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现对我科1例PCI术后拔鞘过程中病人心脏骤停的抢救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4.
慢性肝病与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关系密切,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容易被忽视。充分认识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智能脉冲枪治疗慢性跖筋膜炎(PF)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P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2组患者均给予ME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智能脉冲枪对趾筋膜炎疼痛区域进行治疗,所有治疗每日1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2周和24周进行目测类比VAS疼痛评分(VAS),应用肌肉骨骼超声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周、12周、24周的V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24周,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均较组内治疗前薄(P<0.05),实验组足底筋膜厚度[(0.28±0.10)cm]显著薄于观察组[(0.57±0.15)cm](P<0.05)。 结论MET联合智能脉冲枪能够松解足底筋膜周围肌群,缓解粘连,减轻足底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6.
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药物反应,熟悉药物性能,规范用药,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指导正确的饮食结构。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半年复查胰腺CT未出现假性囊肿。提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配合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为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45名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知识、行为及态度的调查。结果仅8.1%的护士了解国内外常用的4种疼痛评估方法 ,18.6%的护士对疼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非常熟悉;95.0%以上的护士在疼痛管理方面的态度较积极;63.2%~78.8%的护士能经常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疼痛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结论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尚显不足,在积极进行疼痛治疗及护理的行为方面有待于提高。需对护士加强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促进疼痛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形成,从而改善疼痛管理现状,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慢性心力衰竭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已在基础和临床上得到证实,表现为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和迷走神经的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治疗也与自主神经有关。研究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与迷走神经的关系,并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干预心肌重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近年慢性心力衰竭时迷走神经的改变和干预治疗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 EPO5 000 U&#8226;kg 1+rHu EPO 1 500 U&#8226;kg 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小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 EPO 5 000 U&#8226;kg 1+rHu EPO 750 U&#8226;kg 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分别于术后24 h和2周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fn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60.99±5.28),(36.97±2.68),(38.10±3.41);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80 6±0.013 4),(0.295 2±0.024 9),(0.125 3±0.020 9),(0.120 2±0.019 7)。术后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50.08±8.00),(26.54±2.97),(24.16±3.74),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95 3±0.007 3),(0.247 3±0.019 1),(0.146 1±0.012 6),(0.154 2±0.010 6)。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rHu EPO并术后减量维持治疗1周可显著降低Mfn2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rHu EPO大、小剂量维持给药对Mfn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和抗凋亡作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从同济医院2003年1月到2011年5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98例,根据入院时ALT的水平和是否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分为3组.A组:ALT升高并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ALT升高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C组:ALT正常并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1周后ALT的变化.结果 治疗1周后,A组与B组比较,ALT>3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的发生率没有差异(P=0.51);A组和C组比较,ALT>3倍ULN的发生率没有差异(P=0.75).结论 ALT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不会增加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