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刘妍君  雒扬  滕庆兰 《医学综述》2011,17(20):3092-3095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不仅能引起运动功能缺损、言语障碍、吞咽困难、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种神经功能缺损,还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人们以往更多地关注如何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以及神经功能的康复,对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ICVD)的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发展。现就ICVD认知障碍的概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MRI T1增强影像,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170例中,WHO分级Ⅱ级例60例,Ⅲ级110例。从MRI T1增强影像的感兴趣区中共提取了1 595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分析后筛选5个影像组学标签,并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和训练集分析显示模型预测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准确度分别为79%、80%,敏感度分别为81%、88%,特异度分别为75%、66%。结论 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WHO分级Ⅱ~Ⅲ级胶质瘤的IDH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单发,8例位于大脑镰旁,桥小脑角区1例,侧脑室内1例,鞍结节2例,9例与脑膜呈宽基底相连,11例可见脑膜尾征;MRI平扫11例病灶呈较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10例可见到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后瘤组织均显著强化10例;仅2例出现囊变、坏死,9例见瘤周水肿。病理显示瘤组织由管径粗细不一、管壁薄厚不均的血管构成,血管分化成熟,其间脑膜上皮细胞散在分布。结论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有其独特的组织成分及影像学特征,MRI具有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于临床制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4.
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同分级HPC 39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WHO Ⅲ级间变型HPC 21例,WHO Ⅱ级HPC 1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21例间变型HPC中,20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9例跨叶生长;MR平扫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囊变坏死16例,“硬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0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18例HPC中,病灶呈类圆形9例,跨叶生长3例;MR平扫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10例;明显坏死囊变7例,“硬膜尾征”6例,相邻颅骨破坏2例,所有病灶瘤周水肿不明显.病理示间变型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18.41±1.31)%,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7.12±0.78)%.结论 颅内间变型HPC与HPC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更易出血、坏死、囊变致信号不均匀,少见“硬膜尾征”,更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85.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代谢、生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临床上以1H-MRS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技术也较为成熟.主要通过测定作为神经元内标物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糖酵解终产物的乳酸(Lac)、肌酸(Cr)和谷氨酰胺(Glx)等的相对值,并计算NAA/Cr、NAA/Cho、Cho/Cr及Lac/Cr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手术疗效评价、监测肿瘤复发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瘤周水肿与P73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瘤周水肿的MRI表现与P7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血管瘤型脑膜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用抗P73抗体对29例颅内HPC组织标本进行标记,通过MRI对肿瘤瘤周水肿情况进行评分,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9例颅内HPC P73蛋白表达均呈阳性,与对照组血管瘤型脑膜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随着肿瘤瘤周水肿MRI评分的增高,P7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瘤周水肿与肿瘤P73蛋白的表达程度有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肿瘤和判断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87.
目前,微血管浸润(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被认为是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术后预后直接相关的高危因素,它是术前肿瘤能否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一些新兴的、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和影像组学方法,如超声、CT、MRI、PET/CT可在术前进行预测肝癌血管侵犯状态。基于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和影像组学方法在HCC方面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术前预测HCC-MVI状态的研究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分析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中存在的挑战,促进预测HCC-MVI的临床运用,此外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使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FD)评价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6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其中32例为试验组,术前使用了个性化3D打印技术;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在术后一周DWI图上手动勾画术区周围边界,绘制二值图后测量FD。使用FD中位数对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中高FD和低FD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神经缺损程度、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究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会影响水肿创面的FD,以及是否会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高FD组的疼痛程度(t=-13.228,P<0.001)、神经缺损程度(t=-2.627,P=0.008)高于低FD组,日常生活能力(t=4.821,P<0.001)及预后(t=-3.058,P=0.003)较低FD组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相似文献   
89.
90.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cell tumors GCT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中线位置的颅内胚胎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组织学形态与起源与性腺和其他性腺外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相似。2007年WHO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分为8个亚型。不同组织学亚型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差别很大。随着MRI及显微外科等的发展,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本文论述了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在组织病理学特点、组织起源、遗传学改变、临床特点及神经影像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