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肺通气平面显像(V)与肺灌注平面显像(Q)的结合有利于肺部栓塞的诊断,但肉眼视觉对肺通气与灌注(V/Q)图像的诊断是主观的、定性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肺通气与灌注图像配准研究中,通过图像处理实现了图像配准和(V/Q)比值图的生成;利用该方法对16例正常人肺通气(V)和灌注(Q)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肺模板和标准分区,生成了正常人对照组数据库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应用基于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显微CT(Micro-CT)对小鼠听泡进行形态学观察,建立中耳、内耳的3D模型,探讨Micro-CT在耳科影像学上的应用.方法 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听泡,苦味酸固定后行Micro-CT扫描,获得2D图像,应用Amira-5.4建模重构获得3D模型.结果 获得了空间视觉良好的3D模型,鼓膜、中耳听骨链及其局部结构清晰,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形态完整,内部微结构显像;听泡模型整体立体透视良好,可做任意的轴向旋转,得到所需目标图像.结论 应用Micro-CT对小鼠听泡进行无损成像,可同时获得标本的外部形貌和内部细节特征,所获图像分辨率高,建模重构所获3D模型空间视觉较好.Micro-CT样本制备过程简单,操作便捷,设备占用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是全面性大脑功能衰退,包括记忆、计算、理解判断、常识等高级认知功能。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是痴呆患者出现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的紊乱。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photography,PET)应用于老年期疾呆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不少报道,在国内仅处于起步阶段[1,2],对BPSD的研究目前以临床特点为主,影像学的研究报道不多。笔者拟用PET探讨有BPSD和无BPSD的AD患者之间局部脑葡萄代谢率(regional cerebral me…  相似文献   
74.
肝气郁结证患者正电子发射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成像(PET)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肝气郁结证在特定脑区功能的改变。方法将1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肝郁组)和2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成像扫描,应用SPM图像分析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获得肝气郁结证引起的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结果肝郁组葡萄糖利用率减低脑区(P〈0.001)有右侧顶叶(中央后回,BA1/2)、颞叶(颞中回,BA37)、额叶(额中回,BA9/10)。葡萄糖利用率增高的脑区(P〈0.001)有右侧额叶(额上回、额下回,BA22/28/44)、右侧扣带回、双侧中脑、小脑。结论肝气郁结证可引起特定脑区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X线相衬成像能够在无对比剂和降低曝光量的情况下观察生物组织尤其是软组织的内部结构.该实验利用同步辐射相干X线,根据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和人的离体肝组织标本内部的血管结构.方法所有样品经10%甲醛溶液固定,并切成6 mm厚,10 mm×10 mm大小备用.成像胶片为富士工业胶片(Fuji-IX80).实验是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4W1A光束上进行的,实验装置类似于全息成像,最大光斑为20 mm×10 mm,光子能量为8 keV.改变样品和胶片的距离,以获得最佳的成像质量.结果兔肝标本的血管树得到清晰显示,人肝硬化标本的扭曲的异常血管也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的最小的血管直径小于20 μm.结论在第一代同步辐射上,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肝脏样本内部的血管结构可以通过X线同轴轮廓成像的方法得到显示.  相似文献   
76.
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引起的小脑响应的差异:fMRI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应用fMRI研究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所致小脑响应的差异。方法37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9例接受在太冲针刺,8例接受右侧太冲附近的假穴针刺,10例接受在合谷的针刺,10例接受右侧合谷附近的假穴针刺。在针刺时进行全脑功能成像扫描,用SPM2处理图像。结果发现针刺两穴位激活了小脑的不同区域:针刺太冲的激活了对侧小脑前叶,同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针刺合谷激活了对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及同侧小脑后叶上半月小叶。两穴位针刺均未引起小脑的负激活。结论不同穴位引起的小脑激活区域不同,提示小脑在针灸不同穴位作用机制中具有特异性;小脑后叶可能是不同穴位作用的共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应用同步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 SR)衍射增强(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 DEI)对兔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模型病变进行模型研究。方法 采用盐酸阿霉素以17mg/kg的2次注射量,2个月后5只新西兰大白兔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形成。抽取血液做肾功能检查,尿液做尿常规检查,切片做病理检查。动物处死后肾组织固定在4%福尔马林溶液里,准备DEI实验。另取5只正常的兔子做对照组。本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W1A X线实验站(射束能量14keV)进行。取摇摆曲线的腰位,做360度旋转平扫,同时取背景图像。最后用衍射成像软件重建图像,用MATLAB分析CGN和对照组病变区间的灰度差异。结果 在没有静脉注射成像对比剂条件下,DEI方法能清楚地显示两组肾脏微结构,包括动静脉系统,集合管,髓袢及肾小球,其空间分辨率达10μm。CGN组(91~112)的平均肾皮质比对照组(121~141)丢失较多、灰度值、T检验P<0.05。相同皮质感兴趣区(数据点450×80)灰度值定量分析,CGN组总灰度值(55~160)小于对照组(75~175)。DEI图像和病理图像有较多相似性,CGN组的病变微结构得以显示,归功于DEI相位成像(phase-contrast imaging, PCI)的原理优势,从而使应用SR DEI对CGN进行诊断的可能得以成为现实。结论 同步辐射衍射成像实验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结果表明,影像学形态的变化较CT、MRI、超声更细致明确,它使无创伤、无对比剂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动物模型诊断成为可能。未来随着实验设备的提高和图像分析操作的简易化,DEI很可能在临床上成为CGN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应用基于张量图谱的纤维束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健康成年人双侧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对称性。方法 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原始DTI数据构建扩散权重图像模板,采用explore DTI软件追踪全脑纤维束,提取双侧皮质脊髓束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配准,分别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和径向扩散率(RD)的特性曲线,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各参数曲线同一侧别不同格点的数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曲线的左右侧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MD、AD及RD曲线左右两侧平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参数曲线左右两侧对称部位格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999)。结论 健康成年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扩散特征具有对称性,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纤维束扩散特征的改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79.
针刺外关穴中枢激活效应的PET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以18F-FDG为显影剂,以假针刺状态为对照,观察针刺健康青年志愿者外关穴后的脑中枢激活效应。【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人,分别施以右侧外关穴真针刺和假针刺,同时运用西门子公司ECAT EXACT HR+PET进行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假针刺比较,外关穴真针刺激活的脑中枢主要有左侧颞叶(BA42)、颞上回(BA42)、岛叶(BA13)、小脑。【结论】针刺外关穴能够激活一定的脑部功能区,其治疗作用与中枢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右侧太溪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太溪穴与非穴的不同。方法:将24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太溪穴组和非穴组,分别给予针刺右侧太溪穴和非穴;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分为针刺前静息态、捻针状态及出针后3个模块。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针刺太溪穴激活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额内侧回BA6、左侧中央后回BA3。针刺非穴激活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小脑。结论:与针刺非穴比较,针刺太溪穴靶向性激活了MCI患者病变脑区,且对相关脑区具有整体性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