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81.
目的研究12C6 重离子全身照射对小鼠肝组织中脂类过氧化和血清抗氧化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重离子6Gy辐照后各组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值;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集技术检测辐照后各组血清对羟基的清除率。结果12C6 重离子全身辐照后46、70、82h组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值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未出现峰值;辐照后各组血清对羟基的清除率明显下降,其中82h组的清除率最低,辐照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2C6 重离子全身辐照能引起小鼠肝组织中脂类过氧化并能使血清抗氧化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2.
重离子辐照对小鼠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离子束辐照小鼠后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重离子束辐照小鼠后48 h采血.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测定血清中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0.5 Gy组Zn、Cu、Fe元素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剂量增大而呈回升趋势,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辐照对Ca和Mg元素含量影响不大(P>0.05). [结论]12C6 离子柬照射对小鼠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经碳离子展宽Bragg峰(SOBP)辐照所致的生物效应。方法 将细胞经单次及两次SOBP照射,研究成纤维细胞的存活和分化。结果 SOBP区的细胞存活分数要比坪区和峰后的存活分数低,与剂量分布趋势一致;两次照射时,峰区的修复效应比坪区的修复效应小。细胞分化的结果表明:SOBP区的分化细胞百分数较高;两次照射时,坪区和峰区的分化细胞百分数比单次照射时明显降低,表明分次照射可以降低重离子辐射引起的成纤维细胞的提早分化。结论 利用碳离子治癌时,将肿瘤置于SOBP可以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坪区和峰后的生物效应则很小,可以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MST-312对人肝癌细胞HepG2辐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MTT实验检测0、2、4、6、8和10μmol/L的MST-312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观察MST-312对细胞辐射增敏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γ-H2AX蛋白表达水平,衡量DNA损伤的程度。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MST-312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4μmol/L MST-312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10%,而且对细胞的周期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ST-312预处理2h后再给予X射线辐照的联合组克隆形成率为(17.68±4.01)%,较辐照组(62.60±7.91)%明显降低,F=9.773,P=0.014。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联合组G2/M期的比例由(20.56±0.75)%下降至(5.82±0.45)%,而Sub-G1峰值由(6.13±0.43)%上升至(15.78±0.89)%,即随着G2/M期阻滞比例下降的同时Sub-G1峰值比例在上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在X射线处理后12h,联合组比辐照组出现了更加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辐照后24h,联合组γ-H2AX蛋白表达量(614.20±21.13)%,高于辐照组(421.78±19.11)%,F=14.513,P=0.005。提示DNA损伤严重,未完全修复。结论端粒酶抑制剂MST-312促进了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对HepG2细胞具有辐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加剧辐射诱导的端粒损伤和抑制辐射后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5.
电离辐射会造成淋巴管内皮细胞死亡,导致淋巴管结构破坏、功能紊乱和数量减少,对放疗产生负面影响,但也会诱导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等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增强抗肿瘤免疫,有利于抗肿瘤治疗。研究电离辐射后淋巴管变化可能是探索放疗与免疫治疗协同抗肿瘤作用的一个途径。本综述从电离辐射后淋巴管形态学改变、电离辐射影响淋巴管分子机制和电离辐射后淋巴管变化在临床中的价值3个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为开展电离辐射对淋巴管影响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索lncRNA H19在结肠癌预后评估及辐射抗性调控中的作用,为结肠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lncRNA H19在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通过si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调节lncRNA H19在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620中的表达。通过CCK8、EdU、克隆存活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lncRNA H19表达对X线辐射后结肠癌细胞增殖、DNA合成、辐射敏感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lncRNA H1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lncRNA H19作为结肠癌的高风险因子,对于结肠癌的预后评估具有显著的优势(曲线下面积值为0.816)。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辐射可以诱导lncRNA H19在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lncRNA H19(siRNA‐H19)可以明显增加HCT116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而过表达lncRNA H19(H19‐OE)的SW620细胞辐射抗性增强。此外,流式分析显示敲低lncRNA H19可以增强X线诱导的G2/M期阻滞,提示lncRNA H19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影响结肠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结论 lncRNA H19在结肠癌预后评估及辐射抗性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增强放疗敏感性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索碳离子(^(12)C^(6+))照射后JAK2/STAT3通路的改变及下游蛋白FOXP3调控的肺癌中CD8+T细胞的浸润差异。方法基于C57BL/6小鼠Lewis荷瘤模型的RNA测序分析,筛选出碳离子照射后肺癌中显著改变的JAK2/STAT3通路及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蛋白如FOXP3。利用R软件“GSVA”中ssGSEA免疫浸润算法,探索FOXP3与肺癌免疫微环境中主要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并基于碳离子联合STAT3抑制途径(氯硝柳胺)对肺癌中CD8+T细胞浸润进行分析。结果碳离子照射后,肺癌中JAK2/STAT3通路被抑制,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基于ssGSEA算法的免疫评分显示,FOXP3表达与肺癌免疫微环境中CD8+T细胞浸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碳离子照射联合STAT3抑制剂氯硝柳胺,进一步明确了靶向JAK2/STAT3通路对于增加肺癌中CD8^(+)T细胞浸润的协同作用。结论碳离子(^(12)C^(6+))可以通过靶向JAK2/STAT3通路与免疫治疗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8.
放疗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肿瘤可以诱发更强的远隔效应, 抑制非照射野内肿瘤的生长, 但临床上远隔效应的发生非常少见且不可预测, 需要深入研究远隔效应复杂的分子机制。据报道, 一些新的因素参与了辐射诱导远隔效应的调节, 但其分子机制还未被充分描述。本文就巨噬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p53和外泌体参与的远隔效应机制进行综述, 为开发更有效的肿瘤放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9.
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导致DNA损伤时,DNA修复蛋白被激活并发挥功能,受损DNA得到修复。近年来研究表明,转录因子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参与调控DNA损伤应答与修复的重要蛋白之一。Sp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通过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利于肿瘤治疗。本文首先介绍Sp1特有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由此引入Sp1通过转录依赖方式调控DNA损伤应答,其次介绍Sp1通过非转录依赖方式参与DSB修复,以及Sp1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研究Sp1的意义及可能具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0.
摘 要:重离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效应,对光子放疗抗拒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对正常组织损伤小、肿瘤控制率高等优势,成为肿瘤放射治疗研究热点之一。全文回顾了重离子治疗肿瘤的历史和应用现状,介绍了重离子的物理学及生物学效应,重点评价了碳离子治疗(Carbon ion radiotherapy,CIRT)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经验和常见治疗模式,并对重离子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重离子治疗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