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耳鼻咽喉   34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9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638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9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双功能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功能抗体就是双特异性的抗体,是一种非天然抗体,其结合抗原的两个臂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双功能抗体的构建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和化学交联法,随着抗体工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又发展了一类新的构建双功能抗体的方法——基因工程法。采用基因工程法不仅能构建多种功能、多种用途的双功能抗体,而且使人源化双功能抗体的构建成为现实。双功能抗体作为一种新的二次导向系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生物学法、化学法以及基因工程法三个方面介绍了双功能抗体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中药白龙冲剂和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白龙冲剂和环磷酰胺作了对RA795肺癌荷瘤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对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环磷酰胺组的NK细胞活性为:13.07±7.69;淋巴细胞转化为:1.93±0.59;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为:191.5±13.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三者的值分别为:35.36±23.61,3.09±2.40,272.9±20.0,P<0.05~0.01)。而白龙冲剂则无明显影响。白龙冲剂与环磷酰胺合用可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对荷瘤鼠的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合用组,三者的值分别为:34.16±14.37,3.08±1.36,234.7±27.3,均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0.01)。提示在临床应用化疗的肿瘤病人如协同使用白龙冲剂,有可能保护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不被化疗药抑制并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3.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肿瘤肽疫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抗原诱导杀伤性T细胞(CTL)抗瘤免疫效应的第一步,是抗原在胞浆内被降解成短肽,与MHEI类分子结合,共同表达于细胞表面,为T细胞所识别。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短肽(抗原肽)需符合特定的MHCI类限制性基模。人工合成与特定MHCI类基模匹配的肿瘤抗原肽,作为肽疫苗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是一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该领域初期研究结果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张保宁 《中国肿瘤》1996,5(6):17-18
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由体激素受体水平、细胞增生率、DNA含量及癌基因的改变等等,都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在患者就诊时已经确定,临床医生无法改变。寻求一种能提高疗效的方法,是临床医生多年来的愿望。1985年Ratsjczak等报告了对植入乳腺癌的雌小鼠模型,选择在动情期手术,能减少术后肺转移的发生。这一发现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月经周期中手术时间的选择如能影响预后,无疑将有助于提高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一、是否存在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995.
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郭文忠李申德综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的基因调控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以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matrixECM)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两方面均取得了...  相似文献   
996.
程书钧  王虹 《中国肿瘤》1994,3(11):27-27,32
一、人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系统的建立绝大多数人类恶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发展,对研究上皮细胞癌变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从1986年起,我们实验室先后建立了多种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系统。利用MCDB151加多种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已成功培养了  相似文献   
997.
肺腺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腺鳞癌淋巴结转移(LNM)的特点.方法 对361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淋巴结分区和TNM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1997年).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361例肺腺鳞癌纵隔LNM途径表现为:左肺上叶癌首先转移到主.肺动脉窗淋巴结,右肺上叶癌首先转移到下气管旁淋巴结,两侧下叶肺癌首先转移到隆突下淋巴结,右肺中叶肺癌以向上转移为主.纵隔淋巴结跳跃转移以隆突下最为多见,其次为主-肺动脉窗和下段气管旁.发生单一站纵隔淋巴结跳跃转移的患者预后好于其他LNM者.结论 不同部位肺腺鳞癌的LNM途径和跳跃转移部位有所不同,治疗时应加以考虑.不同转移模式的患者预后不同,发生单一站纵隔淋巴结跳跃转移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998.
Jin FY  Qiu LG  Li QC  Meng HX  Wang YF  Yu Z  Li Q  Han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66-297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动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测定了健康供者稳态及G-CSF动员第5天骨髓、外周血MMP-9蛋白及mRNA水平的变化,比较富含MMP-9的细胞系HT1080无血清培养上清孵育前后CD34+细胞表面CXCR4表达及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迁移能力的变化,将rhMMP-9与rhSDF-1孵育后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MMP-9对SDF-1的降解作用,观察注射MMP-9化学抑制剂(MPI)ο-邻二氮杂菲对G-CSF动员BALB/c小鼠外周血成熟白细胞计数(WBC)和干/祖细胞的数量的影响。结果G-CSF动员第5天,骨髓上清MMP-9浓度增加了6.6倍(P<0.01),骨髓组织表达MMP-9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动员后骨髓单个核细胞MMP-9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rhSDF-1与rhMMP-9短期孵育后可被后者降解。HT1080无血清培养上清液能够上调脐血和动员外周血富集的CD34+细胞的CXCR4表达水平(均P<0.05)及增强CD34+细胞向SDF-1浓度梯度迁移能力(均P<0.05),该效应可被MPI阻断(P<0.05)。与G-CSF共注射MPI后BALB/c小鼠外周血成熟WBC(12.3×106/L±1.2×106/L)和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69U/2×105MNC±3U/2×105MN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可能通过裂解SDF-1、上调CD34+细胞表面SDF-1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及增强CD34+细胞迁移能力在G-CSF介导的HSPC动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Wang WH  Li YX  Lin C  Liu XF  Yu ZH  Song YW  Zhang XY  Fu M  Jin J  Wang SL  Liu YP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518-522
目的建立并分析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表达谱。方法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和正常淋巴结组织各6例,分别进行总RNA的提取,通过逆转录过程获得标记有荧光的cDNA,分别与2张相同的包含有4096条基因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筛选出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相关的基因。结果2张芯片中,差异表达趋势一致并且表达强度均相差1倍以上的基因共有365条(8.9%),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DNA合成、修复和重组相关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基因,细胞信号传递相关基因,细胞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蛋白翻译、合成相关基因等,其中37条基因差异表达4倍以上。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有多条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建立了其基因表达谱。  相似文献   
1000.
Hu Y  Feng FY  Chen SJ  Gao YN  Xiao T  Liu YN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603-605
目的 观察PC细胞来源的致瘤生长因子(PCD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44例晚期初治的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采用PCDGF单抗作为一抗,随机选择部分样本进行Western blot观察电泳印迹;全部标本进行ELISA检测,比较PCDGF在NSCLC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NSCLC患者血清中PCDGF的表达差异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NSCLC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存在PCDGF的表达,NSCLC患者表达高于正常人。ELISA检测结果显示,NSCLC患者血清PCDGF(P〈0.0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化疗抗拒者的PCDGF表达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敏感者的PCDGF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抗拒血清PCDGF表达高于化疗敏感者(P〈0.05)。结论 PCDGF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高表达可能是NSCLC侵袭转移和增殖活跃的指标,其表达强度可能与化疗疗效相关,提示可能对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