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成像(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后处理,观察其对明确诊断所起的作用.结果 MPR、VR和MIP方法均能显示病变,以MPR显示率最高,结合3种方法可以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CTA能够明确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MPR进行图像后处理的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管,其中3例位于上胸段,6例位于下胸段,病灶均沿脊柱长轴生长;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矢状位显示病灶呈梭形或卵圆形附于椎管侧后壁,相应硬膜外间隙增宽,在病灶两端形成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的脂肪帽,呈"笔套样"改变,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强化后的瘤体与高信号的脂肪帽分界不清,共同形成"双尾样"改变。冠状位及轴位显示病灶沿相邻椎间孔"伪足样"向外生长,相应椎间孔轻度增宽,骨质轻度压迫吸收。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平面全方位观察有助于术前准确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43.
<正>男,42岁,因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3个月就诊,头颅CT平扫发现左颞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随即行头颅MRI检查,发现肿瘤位于左颞部,T1WI以等信号为主,瘤内及瘤周可见低信号(图2);T2WI呈混杂信号,其中T1WI低信号区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脑组织明显受压推移(图3);  相似文献   
44.
PACS的进展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厚德 《放射学实践》2003,18(6):452-453
由于计算机、通讯技术及存储介质、显示器等相关设备的发展,使图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床旁摄影的对象主要是急诊抢救、病情危重、严重心脑疾病、手术卧床等一些不宜搬动、难以配合的病人。床旁摄影能为以上患者及时提供影像学资料,有利于协助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但由于病人病情较重,较多病人不能配合,而床旁摄影又因受设备、环境所限,给技术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所以床旁摄影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比常规摄影高,现就床旁摄影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6.
信息动态     
病例资料 患者,男,81岁,1周前因“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就诊;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无腰酸、腰痛;无发热. 影像表现:B超示左肾实质占位(3.4 cm×3.7 cm)(图1).CT示左肾上极一大小约4.18 cm×3.99 cm类圆形等密度肿块影,平扫密度尚均匀,CT值约32 HU,境界较清楚,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皮质期CT值约35 HU,髓质期CT值约50 HU,排泄期CT值约40 HU,相邻肾盏受压变形移位.CT诊断考虑不典型肾癌,建议MRI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应用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检查的图像质量及X射线剂量.方法 500人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规拍摄左前斜位加头位或足位,右前斜位加头位或足位,必要时加摄蜘蛛位.结果采取支架植入治疗左前降支狭窄92例,左回旋支狭窄28例及右冠状动脉狭窄45例,冠状动脉微细血管显示佳,管腔内血栓、血管内膜撕裂、支架等显示清晰.结论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采集的图像佳,X线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48.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可累及全胃肠道,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肠道狭窄、穿孔、瘘管等多种并发症。而脂肪组织,特别是肠系膜脂肪被认为在CD的发病及病程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与疾病的活动性、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常规CT、能谱CT、MRI以及影像组学方法已用于CD病人腹部脂肪的定量评估,对这些影像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同时进行常规MRI和SWI扫描。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统计常规MRI和SWI检测的出血部位、出血病灶数目和出血面积的差别。结果 596例临床疑诊脑损伤的新生儿进入分析。①常规MRI检出颅内出血117例(19.6%),早产儿组72例(61.5%);SWI检出颅内出血134例(22.5%),早产儿组81例(60.4%),包括生发基质出血40例(早产儿33例,足月儿7例),侧脑室出血68例(早产儿54例,足月儿14例),脉络丛出血30例(早产儿18例,足月儿12例),第三脑室出血6例(早产儿),中脑导水管出血3例(早产儿),第四脑室出血27例(早产儿23例,足月儿4例),大脑实质出血22例(早产儿14例,足月儿8例),小脑出血20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9例),脑干出血1例(足月儿),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早产儿4例,足月儿6例),硬膜下出血36例(早产儿17例,足月儿19例),硬膜外出血2例(足月儿)。②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6个部位)中,除了中脑导水管出血外,其他5个部位的出血病灶检出数目SWI均大于常规MRI(P均<0.05)。SW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数目大于常规MRI(P<0.05);对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检出数目上,SWI和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WI序列81例早产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主要为生发基质出血(44个)、侧脑室出血(90个)和脉络丛出血(26个);53例足月儿生发基质-脑室出血以侧脑室出血(23个)和脉络丛出血(18个)多见。④98例在SWI和常规MR同时显示出血的病例,颅内出血(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大脑和小脑实质出血)面积(cm2)SWI均大于常规MRI的T2WI序列,(0.69±0.63)vs(0.49±0.48) ,P<0.001。结论 SWI较常规MRI在检出新生儿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率、病灶数目和出血面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可作为常规MRI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