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52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58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目标人群乙型肝炎免疫水平,评价免疫规划的有效性,为疾病预测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武汉市硚口区和江夏区各抽取480人,共采集960名监测对象的血清,采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人群8个年龄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 2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72. 19%;城乡、性别人群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 218,P 0. 01),职业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 055,P 0. 05),文化程度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18,P 0. 05);城乡、性别、职业组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组HBsAb阳性率差异不大,阳性率在67. 79%~76. 19%之间,年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 596,P 0. 01)。结论武汉市健康人群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调查结果;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重要常规免疫管理措施,今后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提高24h内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江岸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样本量,WS-RT-3型幼儿智能体检仪测量儿童身高及体重,参照“WHO 0~7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计算儿童肥胖度(fat, F),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出生情况、适应性行为、饮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父母是否肥胖、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调查江岸区600名学龄前儿童,其中单纯性肥胖占比14.17%(85例);不同性别(χ2=7.638,P=0.177)、不同年龄(χ2=12.500,P=0.641)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组(包括轻度、中度及重度肥胖)与对照组(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儿童)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时间、儿童食欲、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体重、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分级、高脂高热量进食情况、甜食进食情况、进餐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父或(和)母肥胖、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偏重(OR=1.984)、ADQ分级轻度缺损(OR=1.738)、进餐速度快(OR=3.007)、户外活动时间短(OR=2.061)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略有了解或不了解(OR=1.652)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重视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针对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视出生体重为4.0 kg~及父或(和)母肥胖儿童的单纯性肥胖风险,并积极提升儿童适应性行为,规范进餐速度,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提升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37例,感染率29.6%,死亡18例,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塞2例,死亡率14.4%。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因其感染率高难以控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选用有效抗生素辅以全身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各种合并症,预防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合理使用左旋多巴治疗PD的剂量。方法采用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法观察3种不同剂量左旋多巴[按体重10、50、100mg/(kg.d)]作用不同时间(1、3、5、7d)对PD大鼠黑质细胞毒性作用后的行为学变化以及停止左旋多巴治疗后7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减少,中、大剂量组大鼠旋转圈数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增加;各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随左旋多巴使用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减少,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则随使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应尽可能以小剂量、间隔使用左旋多巴治疗PD。  相似文献   
6.
目前控制结核病的最主要手段仍然是化学疗法.但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结核杆菌的耐药率日趋上升,尤其是日益增多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给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为了掌握武汉市结核病人的耐药情况,以便给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272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分别用INH、RFP、SM、EMB、PAS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中残留动态的研究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中使用的安全情况。方法:通过设计甲胺磷、对硫磷在大白菜上田间施药实验,分析它们在各个时间间隔在蔬菜样品中的残留量,建立了甲胺磷、对硫磷的降解模型,并推导出相应的动态曲线方程和半衰期。结果:对硫磷半衰期为19h,甲胺磷在小白菜中的半衰期为40h。结论:如果在蔬菜上施用了甲胺磷或对硫磷,只要控制适当的采收时间,就可以满足人体健康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都兴亚 《心电学杂志》2003,22(4):228-228
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发作性咳喘8年,再发10天来院诊治。体检:T36.9℃,P120次/min,R23次/min,BP130/90mmHg。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双肺呼吸音减低,并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及湿啰音笛槭壹觳椋喊紫赴?7×109 /L,中性88.7%。临床诊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经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入院2天后突图1说讨论心房脱节又称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根据其主导心律和非主导心律的组合可分为3类。本例属最常见的一类即主导心律为窦性,非主导心律为房性,其产生原理系某一局限…  相似文献   
9.
张帆  祝新武 《中国保健》2005,13(18):32-33
异位妊娠(宫外孕)是妇产科急症中最多见的一种疾病,异位妊娠最常见的部位为输卵管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95%以上.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本院在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上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对比观察,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123例,除期待疗法17例及急诊开腹手术23例外,对其余83例分别经保守、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从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发现保守、开腹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三种方法中保守治疗效果最差,疗效80%,住院时间最长,但费用最低;腹腔镜手术的平均费用要明显高于开腹组和保守组,这是由于我国仪器收费明显高于手术收费的原因.笔者认为对于输卵管妊娠的3种处理方法各有优势,在选择时,应根据疾病程度、患者要求、患者经济状况和所在医疗单位的设备条件,综合考虑以采用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2岁。发现盆腔包块7年,无自觉症状,未治疗。近半年来,自觉盆腔包块进行性增大伴腹胀及纳差。于2005年2月21日到我院检查,妇检发现腹部可及妊娠足月大小囊性肿物,子宫及双附件触及不清。B超检查示腹腔内巨大包块回声,约20cm×10cm,内见实质光点及光带回声。提示:腹腔内巨大包块,腹腔积液。以腹腔肿物待查收入院。住院检查:体温36.6℃,脉搏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0/60mm Hg(1mm Hg=0.133kPa)。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好,五官端正,表情自如,检查合作。体形肥胖,腹部膨隆明显,体重99kg。自动体位,步入病房,神志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