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手术切除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以改善胃癌患者生存情况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目前,真正通过手术达到根治者仅限于早期和中期的部分胃癌患者,很多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寻求“辅助治疗”。所谓“辅助治疗”,其实未必是“辅助”,随着化学药物以及生物靶向药物等研究的进展.辅助治疗手段的作用逐渐增强.或能有超越手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Xiong HC  Wu N  Chen JF  Zhang LJ  Ji JF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78-1481
目的探讨胃食管交界部癌(EGJ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及Siewert分型下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26例EGJ癌患者中,12例采取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两切口组),14例采用常规左开胸EGJ癌切除+肿大淋巴结摘除术(常规组)。结果(1)两切口组和常规组平均清扫淋巴结组数(分别为7.3组和3.5组,P〈0.01)及平均检出转移淋巴结组数(分别为1.9组和0.9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切除腹腔淋巴结个数(分别为20.5个和13.3个,P〈0.01)及胸腔淋巴结个数(分别为8个和4.9个,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切口组食管切缘距肿瘤5.8cm多于常规组的5.1cm;两切口未损伤膈肌,减少了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2)Siewert分型:Ⅰ型腹腔转移不严重,Ⅱ型胸腹腔双向转移,Ⅲ型腹腔转移为主,3个亚型的淋巴结转移有差别。结论腹胸两切口+腹腔胸腔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提高EGJ癌手术的根治性,有助于研究EGJ癌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2例患者中,男35例,女97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34.2岁.病理类型均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包括中央组淋巴清除在内的患侧叶甲状腺和峡部一体切除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5%(6/132),除外肿物侵犯神经引起的损伤,由手术分离造成的损伤率为1.6%(2/128).Ⅵ区淋巴结转移81例,转移率61.4%. 结论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其甲状腺一侧腺叶+峡部+同侧Ⅵ区淋巴脂肪组织应归为一体切除,颈段喉返神经的游离是保证连续整块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保乳手术及术后放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将越来越普及,但该术式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在我国还很不规范,本文就国际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解剖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72例至少一侧行喉返神经暴露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572例患者中喉返神经暴露652侧,采用侧方暴露法451侧,下方暴露法144侧,上方暴露法57侧.发现喉不返神经2例.外院术后声嘶6例中,术中探查发现神经完全被切断3例,神经被结扎3例.本院手术患者中术前无声嘶者术后7例出现声嘶,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神经穿入肿瘤无法分离,4例为外院首次手术甲状腺切除不完全后来院行二次手术扩大切除者. 结论灵活应用上方、侧方和下方喉返神经暴露法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乳腺浸润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并处理乳腺癌癌前病变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键所在。乳腺上皮内瘤样病变(IEN)被认为是一组乳腺浸润癌癌前病变,包括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癌。就原位癌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并非真正意义的癌,因为许多病例可以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不发生浸润,部分病例可以终生保持原位,少数原位癌还可以自然发生逆转而恢复为正常上皮组织。本文综述国外近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胸部放射治疗对心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的放射治疗已有百年历史 ,发展至今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 3大手段之一。近年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瘤多趋于综合治疗 ,故放疗在现阶段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有 6 0 %~ 70 %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放疗[1 ] 。然而 ,放疗对人体尤其是放射野内的重要组织有巨大影响 ,如 :众所周知的辐射诱发肿瘤[2 ,3] ,放射性局部组织损伤等。正确认识放疗对正常器官组织的影响 ,对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放疗的副作用及指导临床实践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就放射性心血管病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输血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影响的随机分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就围手术期输血对食管鳞癌患者(ESCC)生存的影响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方法 1997年8月~1998年1月,311例ESCC接受手术治疗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不输血组(A)和输血组(B),符合研究条件者计286例,其中A组148例,B组138例,B组输血量平均为800ml.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学指标与预后关系及输血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病理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至2000年1月最后1次随访时,围手术期A组与B组分别存活82例、73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48个月和29.59个月.两组6、12、18、24个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0).平均生存时间A组好于B组,分别为21.74±7.38,19.54±8.76(t′=2.287,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因素依次为手术性质、TNM分期及围手术期输血.输血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TNM分层发现Ⅰ+Ⅱa期输血与否的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b+Ⅲ期输血与否差异有显著性(t′= 2.570,P=0.011).结论 ESCC输血与术后生存负相关.为改善预后手术医生应在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失血,致力于避免或减少不必要输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肿瘤残留病灶大小在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的意义.方法:将2000年11月~2006年3月408例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资料重新进行Miller&Payne(M&P)方法病理评价.将其超声影像结果与手术后M&P病理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中临床有效且残留病灶≤1cm 158例,达cCR者53例,cPR者105例.病理显效(M&P病理评价G4G5)117例(74%);最大径>1cm的239例中病理显效占76例(31.8%).二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pss13.0,Pearson Chi-Square,卡方=60.939,P<0.001).达cCR者53例,病理非显效(M&P 1~3级)者6例.结论: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病灶≤1cm时,有良好的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