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8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36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555篇
内科学   52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344篇
综合类   94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7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15篇
  7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reg/Th17 cells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MethodsTotally 50 CLL patients and 20 Health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and the cell subset secreting IL-17 (Th17)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with flow cytometry. Serum levels of IL-10 and IL-17 were determined with ELISA, and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RORγt was assessed with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esultsTreg and Th17 cell proportions in peripheral blood in the C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Serum levels of IL-10 and IL-17, and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RORγ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LL patients. Ratios of Treg/Th17 and IL-10/IL-17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the CLL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reg/Th17 and IL-10/IL-17 ratios were declined in the CLL patients in remission. Compared with the non-remission group, Treg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17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ulting in decreased Treg/Th17 ratio, in the remission group. Moreover, the serum IL-10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serum IL-17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ulting in declined IL-10/IL-17 ratio, in the remission group.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reg and Th17 cell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D38 and ZAP-70 expression in the CLL patients. Moreover, the IL-10/IL-17 ratio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LL prognostic factors.ConclusionAltered Treg/Th17 and IL-10/IL-17 ratios in CLL would be aggravated along with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which might be used as indicators for the diseas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规范化种植盐生肉苁蓉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方法 选择 RP-HPLC 建立盐生肉苁蓉补肾助阳功能特征成分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栽培品与野生品、不同生长期、不同药用部位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分析了相似度。 结果 种植基地药材的指纹图谱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化学组成相似,相对比例也基本稳定。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药材的指纹图谱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特征峰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利用 RP-HPLC 指纹图谱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盐生肉苁蓉补肾助阳功能整体特征成分的内在质量,方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的预测和术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脉动色素浓度法(PDD)测定吲哚氰绿潴留率(ICGR15)及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的储备功能.方法 对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应用PDD法检测ICGR15和EHBF并根据ICGR15分为3组,并行Child-Pugh评分;根据术后肝功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肝功能恢复良好(G)、轻度不全(M)和重度不全组(S).分析ICGR15三组中术后肝功不全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R15、EHBF与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肝功不全在ICGR15三组中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恢复不同组间ICGR15、EHBF同Child-Pugh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Child-Pugh分级之间,ICGR15及EH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EHBF比传统Child-Pugh评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肝储备功能并指导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新开发的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成为转复此类心律失常和维持窭性心律的首选,就此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肝、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5只雄性Beagle犬,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CVVHDF组(n=8)和MODS组(n=7),CVVHDF组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给予CVVHDF治疗12h,MODS组不给CVVHDF治疗。测定各器官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肝、肾组织中IL-6、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CVVHDF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有关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MODS组相比,在内毒素注射后3h及以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较MODS组明显降低(37.5%vs85.7%,P〈0.05);MODS组肝、肾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VVHDF组(P〈0.01),而CVVHDF组肝、肾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MODS组(P〈0.01)。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CVVHDF早期应用可以降低MODS肝、肾组织IL-6/IL-10mRNA比值,有助于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  相似文献   
8.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阴囊血池显像(RSI)技术诊断精索静脉曲张(VC)的价值。方法:本组126例有男性不育1年以上病史、精液分析异常的患者分别接受临床体格检查(PE);RSI技术检查,计算两侧阴囊血池指数值(SBPI),并观察是否有精索静脉血液返流;以及彩色双功能多普勒显像(CDFI)检查,对VC进行分型、定度。将PE,RSI结果分别与CDFI结果对比。结果:PE、RSI诊断VC的灵敏度分别为:71.7%、96.5%,特异度分别为:69.1%、97.1%。RSI诊断V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PE。结论:RSI技术是诊断临床型、亚临床型VC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无创诊断方法,也是一种非侵袭性,更加客观、准确地诊断V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弱精子症病人精子mtDNA~(4977bp)缺失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0例标本分两组,维、汉各30例,其中精子活力正常标本(对照组)和弱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各15例进行了精子线粒体DNA(mtDNA)缺失的研究。结果发现15例做内对照的维族精子活力正常人中仅有3例(20%)有mtDNA~(4977bp)缺失;而15例维吾尔族弱精子症患者中有10例(67%) mtDNA~(4977bp)缺失;两组4977bp缺失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5例做内对照的汉族精子活力正常标本中无mtDNA~(4977bp)缺失;15例汉族弱精子症患者中有12例(80%)mtDNA~(4977bp)缺失。两组4977bp缺失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维吾尔族男性不育症与汉族男性不育症mtDNA~(4977bp)缺失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mtDNA~(4977bp)缺失在弱精子症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