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的血清学标志。方法对88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成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行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①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79.55%),其中36例(40.91%)伴不稳定斑块且多位于梗死侧,梗死侧不稳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②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及对照组;危险度分析显示血hs—CRP水平升高易发生不稳定斑块(OR=2.05,95%CI1.419~7.3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不稳斑定块有关(P〈0.05)。结论①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②hs—CRP可能是一项独立的反映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TGF-β1和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1和CD105在胰腺癌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CD105在52例胰腺癌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TGF-β1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80.77%,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1)。在52例胰腺癌中,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P〈0.01)。胰腺癌分化程度越低,CD105标记的MVD值越高,并且TNM分期Ⅲ、Ⅳ期MVD值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此外,生存单因素分析TGF-β1、CD105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TGF-β1和CD105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滑膜细胞中是否有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3,MMPl3)的mRNA表达。方法 分别取临床上5例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滑液培养滑膜细胞,经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法鉴定其为成纤维细胞后,用RT-PCR检测其中MMPl3的mRNA表达。结果 所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RT-PCR可检测到MMP13的mRNA表达,片断大小和文献报道的相一致。结论 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中有MMP13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4.
4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临床期DN组;另设对照组10例;检测其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尿α1微球蛋白(MG)及β2-MG的水平。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DM水平随DN进展而逐渐上升;血ADM与小管间质损伤标志物尿α1-MG、β2-MG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提示ADM在小管间质病变的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铁皮枫斗颗粒(DCWD)对放射性损伤小鼠存活情况和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1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DCWD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受照射小鼠的存活情况及脾脏HE染色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受照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DCWD组较单纯照射组显著延长(P〈0.01);照射后小鼠出现脾脏的急性放射性损伤;DCWD组病变程度较轻、恢复较快,但无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DCWD能明显延长受照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提高其存活率,减轻受照射小鼠脾脏的病理学改变程度,对放射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例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动脉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和胸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D-二聚体、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同位素核素灌注扫描、螺旋CT具有无创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肺动脉造影是最为可靠的辅助检查.结论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应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意识,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以期达到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膜转铁蛋白1(FP1)基因在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hFOB1.19在34℃、5%CO2条件下培养,添加细胞生长营养液,细胞培养3~4d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P1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成骨细胞株hFOB1.19内,FP1基因呈阳性表达。结论 FP1基因成功表达对"铁调素与成骨细胞内铁离子关系"有十分重要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比较80 W和120 W绿激光汽化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90例确诊为BPH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20例接受80 W绿激光治疗,70例接受120 W绿激光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及激光激发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PVR),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5±22.6)min和(45.1±20.4)min,激光激发时间分别为(31.2±10.3)min和(24.6±8.3)min,激光消耗能量分别为(159.8±29.0)kJ和(134.2±23.3)kJ,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绿激光前列腺光汽化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新一代的高功率绿激光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短,是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13B8.2和S3.5两株商品化的CD4单克隆抗体用于Th1/Th2极化的流式细胞术评价,分析PMA、Ionomycin和BF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外周血CD4抗原表达水平的变化,以确定Th1/Th2极化评价时有效的CD4设门单抗,并试图揭示CD4抗原降调的机制。结果表明,13B8.2可作为CD4的设门单抗。PMA和Ionomycin联合刺激会导致外周血CD4抗原的明显降低,而PMA单独刺激不能,且BFA与PMA和Iononmycin同时加入外周血中可部分抑制PMA和Ionomycin刺激引起的CD4抗原内吞和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动态磁共振检查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的旋转,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在0°-40°范围内屈曲和伸直膝关节时作横断面胫骨平台成像。将每次横断面成像重叠,测量胫骨内外旋转的角度。结果 通过测量显示,随着屈膝时胫骨向内旋转,伸直时胫骨外旋,胫骨内外旋转角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未发现男女性别及左右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差异。膝关节屈曲0°-24°以内与屈曲24°-40°胫骨旋转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正常人的胫骨随着膝关节的伸屈具有旋转功能,认为主要是由韧带和关节囊结构及股骨髁的几何形状决定的;同时这种胫骨旋转又形成旋转回旋机制,使膝关节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