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3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毛细胞白血病(HCL)是一种以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组织增生等为临床表现的罕见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克拉屈滨作为其一线药物,对HCL的完全缓解率很高。本文报道了2017-09-04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经典型HCL患者在克拉屈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粒细胞缺乏伴高热,合并全身皮疹及间质性肺炎,经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后好转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回顾了H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简述了克拉屈滨治疗HCL致间质性肺炎这一少见并发症的诊疗思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毒副作用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开颅术后周围静脉血、皮下引流液及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来评价开颅手术对脑脊液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开颅手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6小时后分别测定周围静脉血、皮下引流液及脑脊液中庆大霉素浓度,分别对无需切开硬脑膜及需要切开硬脑膜的病例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硬脑膜完整组:周围静脉血为0.47±0.15,皮下引流液为1.41±0.46,脑脊液0.27±0.18,以皮下引流液中浓度最高,周围静脉血其次,脑脊液最低,三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硬脑膜开放组:周围静脉血为0.56±0.19,皮下引流液为1.28±0.75,脑脊液为0.52±0.15,亦是皮下引流液中浓度最高,但周围静脉血与脑脊液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周围静脉血以及皮下引流液无显著差异(P>0.05),而脑脊液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开颅术后的皮下引流液中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与脑脊液间存在着明显的浓度差,药物能通过脑脊液与皮下渗出液的交换而进入颅内,使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CK20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方法,检测66例胃癌、7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及21例本院健康职工外周血CK19、CK20的表达.结果:7例消化系统良性患者、21例本院健康职工外周血CK19、CK20无表达.66例胃癌患者CK19、CK20、CK19 CK2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5/66)、56.1%(37/66)、46.9%(31/66).TNM分期之间比较,Ⅳ期与Ⅰ、Ⅱ、Ⅲ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Ⅰ、Ⅱ、Ⅲ期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移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胃癌远处转移诊断敏感度高达90%.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可以作为检测胃癌微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IR)和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70例)、T2DM无大血管病变(60例)及正常对照组(90名)的血清超敏CRP(usCRP)水平变化;用HOMA—IR模型作为估计IR的指标;将CRP与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等作相关分析。结果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usCRP水平明显高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调整SBP、FBG、TG、WHR等因素的影响后,协方差结果显示usCRP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仍高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usCRP与FINS、HOMA-IR、TG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和〈0.05),与Hcy等无关。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TG、HOMA—IR是影响CRP的主要因素。结论CRP可能是T2DM和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CRP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4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种疾病所产生的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4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案(A-苦参素注射液、B-拉米夫定 胸腺肽、C-干扰素、D-拉米夫定)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4种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74.14%、91.25%、82.86%、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7%、8.75%、38.57%、1.39%;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8.83、134.89、174.11、91.03。结论:D方案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叠加全血吸附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指数(CI)< 3.0 L·min-1·m-2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按照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标准化操作程序治疗,试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CRRT +全血吸附,连续治疗3 d。所有入选病例均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后第3、5天的CI、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日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日液体总量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 结果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在不同时间点CI、CVP、EVLWI、日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日液体总量和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2.543、10.213、12.840、9.765、10.821、19.466,P均< 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上述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C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第3、5天CI均高于对照组[(3.0 ± 1.7)L·min-1·m-2 vs.(2.6 ± 1.6)L·min-1·m-2,(3.2 ± 1.8)L·min-1·m-2 vs.(2.7 ± 1.8)L·min-1·m-2,P均< 0.05];两组患者的CVP治疗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试验组第3、5天CV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9 ± 5.9)cmH2O vs.(13.5 ± 3.1)cmH2O,(10.6 ± 3.7)cmH2O vs.(12.6 ± 2.6)cmH2O,P均< 0.05];两组患者EVLWI在治疗后第3、5天回落至正常水平,且治疗后第3天试验组EVLWI显著低于对照组[(9.8 ± 2.4)mL/kg vs.(11.4 ± 3.3)mL/kg,P < 0.05];治疗后第3、5天试验组日去甲肾上腺素剂量[(11.4 ± 3.4)mg vs.(18.9 ± 5.3)mg,(7.5 ± 2.1)mg vs.(13.2 ± 3.2)mg,P均< 0.05]和日液体总量[(2 954 ± 537)mL vs.(3 624 ± 453)mL,(2 446 ± 484)mL vs.(3 243 ± 675)mL,P均< 0.05]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试验组第3、5天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 ± 4)分vs.(18 ± 4)分,(11 ± 3)分vs.(13 ± 4)分,P均< 0.05]。 结论CRRT叠加全血吸附可在早期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状态,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菲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712-714
目的 总结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主要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探讨可供临床借鉴的护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围术期经专业化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特别护理(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应急护理)、术后康复训练。考察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KPS评分为(62.3±5.1)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2.3±6.0)分;治疗后KPS评分为(86.8±6.9)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2.3±6.0)分;治疗后KPS评分(t=10.50,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t=13.22,P<0.05)均较其治疗前改善明显。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49例治愈(62.03%),21例好转(26.58%),9例(11.39%)病情稳定,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61%(70/79)。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39%(9/79)。随访3个月无死亡病例。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实施专业化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和特别护理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Neoadjuvan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nodal downstaging and improved oncolo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LN)-positive pancreatic cancer.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nomogram to preoperatively predict LN-positive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558 patients with resected pancreatic cancer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validation cohor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nomogram. Model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discrimination, calibration, and clinical usefulness. An independent multicenter cohort consisting of 250 patients was used for external validation. Results: A four-marker signature was built consisting of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 CA125, CA50, and CA242. A nomogram was constructed to predict LN metastasis using three predictors identifi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risk score of the four-marker signature, computed tomography-reported LN status, and clinical tumor stage. The prediction model exhibited good discrimination ability, with C-indexes of 0.806, 0.742 and 0.763 for the development, internal validation,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cohorts, respectively. The model also showed good calibration and clinical usefulness. A cut-off value(0.72) for the probability of LN metastasis was determined to separate low-risk and high-risk patients.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a good agreement of the survival curves between the nomogram-predicted status and the true LN status. Conclusions: This nomogram 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LN positivity who may have more advanced disease and thus could potentially benefit from neoadjuvant therapy.  相似文献   
9.
孟如法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71-1273
目的::探讨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期间我院通过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的患者47例47眼,距前次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3~6mo。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8.21±2.63)mo。结果:本次研究中47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植入顺利,未见位置偏斜情况。最后一次术后随访的裸眼视力(0.44±0.19),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1±0.23)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79,P=0.342)。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无晶状体眼患者的效果良好,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携带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小干扰RNA(CTGF-siR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鼠肝细胞的有效性。方法 (1)构建CTGF-siRNA真核表达质粒;(2)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实验对照组,CTGF-siRNA质粒组,超声联合微泡组,超声联合微泡介导基因低、中、高剂量组;(3)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基因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超声及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CTGF、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果 (1)CTGF-siRNA基因治疗后超声及病理切片显示干预组纤维化程度降低;(2)masson染色显示超声介导微泡基因组胶原纤维含量表达量随着剂量增高而降低(P<0.05);(3)RT-PCR显示超声介导微泡基因组CTGF、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且随着质粒剂量增大而减少(P<0.05)。结论超声微泡作用下CTGF-siRNA基因能特异地作用于靶位点,有效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提高对肝纤维化干预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