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15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升降散论述的文献梳理,全面探讨其内涵。本方是在大黄、僵蚕为雏形的基础上增加蝉蜕、姜黄而成方,几经易名,终在杨璿《伤寒瘟疫条辨》中为后人所熟知。本方广泛用于治疗瘟疫,以丸剂、散剂为主,方便携带,便于服用;重用大黄旨在祛邪、逐秽;应用时视人之体质强弱和量其毒之轻重而判断用药多寡,并辅以米酒、生蜜等以顾护正气。杨璿将其由治疗“热疫”的专方扩展为治疗“表里三焦大热”的通用方剂,扩大了本方治疗疾病范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HPLC/TQ-MS测定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评价益母草中阿魏酸对中成药调经止痛片及新生化颗粒的质量影响,为制定含有益母草并以阿魏酸为定量指标的中成药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及UPLC-Q/TOF定性鉴别及分析益母草中阿魏酸,采用HPLC/TQ-MS定量分析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基于定量分析结果及处方用量探讨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对其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影响。结果:薄层鉴别及UPLC-Q/TOF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均含有阿魏酸。HPLC/TQ-M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在0.004 2%~0.006 5%之间。结论:益母草与当归、川芎等含有阿魏酸的药材配伍且其用量较大时,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会对其质量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 vacuum myofascial therapy device (VT) for improving pressure pain thresholds (PPTs), range of motion (ROM), neck pain-related disability,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neck pain.Method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which thirty-eight participants with non-specific neck pain (NP)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n experimental (VT) or a comparison physical therapy program (PTP) group. The VT group (n = 19) received five sessions of treatment with a vacuum myofascial therapy device while the PTP group (n = 19) received five sessions of massage, ultrasound therapy (US), and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TENS) over two weeks. The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 (NPRS), range of motion, quality of life (SF-12),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and PPT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nd at one-month follow-up.ResultsAlthough both groups experienced improvements in pain, neck disability, range of motion, and pressure pain, these onl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VT group. At one-month follow-up, the VT group still showed improvements in pain, neck disability, and range of motion.DiscussionVacuum myofascial therapy applied with a device offers similar results to other vacuum-based techniques such as cupping therapy. Moreover, in this device the parameters are digitally controlled, which allows for the precise reproduction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 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 (或 )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 ,行膀胱全切术 4例。 5例患者接受 2~ 6疗程化疗。 结果  6例患者随访 12~ 6 0个月 ,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 2 8个月。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 0 .4 4 % ,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 ,预后差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隐性失血对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2月~2007年2月44例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及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推算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2065ml,其中显性失血量1198ml,隐性失血量867ml,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总失血量为2180ml,隐性失血量为937ml(42%);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950ml,隐性失血量是799ml(41%);两组的隐性失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且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8.
9.
脑囊虫病人血清、脑脊液中抗体在MRI各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脑脊液中抗体在MRI各期的变化。方法 用抑制性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抗体。同时根据MRI表现将病例分为活动期、退变期、非活动期。结果 在69个病例中,脑脊液中抗体阳性率分别是:活动期75.00%,退变期62.50%,非活动期17.24%;血清中是81.25%、16.67%、22.22%。在相应各期中,脑脊液和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在影像学的不同时期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重组型Caspase3对U251胶质瘤细胞促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由野生型人Caspase3大小亚基颠倒构建的重组型Caspase3促U251胶质瘤细胞的调亡活性。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使Caspase3基因大小亚基颠倒构建,并将重组基因克隆入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人U251胶质瘤细胞。利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结果成功地获得了重组型反向Caspase3基因。经限制酶酶切分析鉴定释放330及550bp片段,PCR法鉴定反向重组成功;构建了重组型Caspase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U251胶质瘤细胞后,重组型Caspase3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电镜显示细胞呈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可见细胞凋亡峰。结论重组型Caspase3可促进U251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